论企业和谐理财的目标与原则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品娜 时间:2010-06-25
  一、和谐理财的目标
  (一)企业理财目标主要观点评述具体如下:
  其一,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观点认为,企业理财目标是通过对企业活动的有效管理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有助于促使企业讲求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如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没有考虑利润所承担的风险、没有考虑所获利润与投入资本的比例关系和可能导致财务决策的短期化行为等。
  其二,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认为,企业理财目标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为股东带来最大化的财富。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虽然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片面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可能导致次优化投资决策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股票价格难以反映股东在企业中的财富等。
  其三,管理者效用最大化。管理者效用最大化观点认为,企业理财目标是经营者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管理,使其效用达到最大。把“管理者效用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目标,强调了管理者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对管理者激励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管理者的作用。但是,这一目标忽视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隐含着过渡投资行为和投资不足行为,甚至追求短期利益,还可能导致管理者保持较低的净资产价值和资产负债率的倾向。
  由此可见,关于企业理财目标的三种观点各有优劣,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理财目标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企业和谐理财目标合理选择企业和谐理财就是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好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使之统一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与外界发生各种经济往来,于是形成了企业不同的利益主体。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职工,还有国家和社会等。这些主体在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与企业发生了经济利益关系并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所有者向企业投资,要求企业经营能带来回报;债权人向企业赊销货物,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形成对企业的债权性投资;职工向企业提供劳动力,要求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获取应得的报酬;国家和社会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创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于是向企业收取税收和有关费用作为报酬。因而,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理财目标也有着不同的追求。所有者要求的目标是企业资本能保值增值,投资能获得最大的回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的目标是要求企业保持最强的偿债能力和财务支付能力,要求企业“经营风险最小化”;职工则希望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实现“职工收入最大化”;国家则要求企业能完成税收上缴任务,实现“税收最大化”;社会则要求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承担医疗、、住房等社会职能;经营者则希望在任期内实现“经营业绩最优化”。
  由此可见,企业实质上是矛盾的统一体,各个利益主体在企业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赖。片面、单独追求单个目标,侧重满足某一主体的要求,而忽视其他主体的要求时,利益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企业各利益主体所形成的契约就无法维持,矛盾就被激化,进而导致契约的取消和企业解体。企业要生存、,必须努力调和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兼容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的利益要求,使多元化的理财目标在企业中并存,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求得平衡。
  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社会等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因此,在确定企业财务目标时,必须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以及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基于这种考虑,笔者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和谐理财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这一目标既考虑了获得收益的时间,也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既有助于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体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也为具体的财务问题进行合理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强调把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随着企业财富的增加,各方利益都会得到增加,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这也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但是,为了使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能够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中得以满足,还须做到把企业价值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加以公平分配,使各方利益达到和谐统一。因此,也应把“企业价值分配公平化”纳入到现代企业和谐理财目标之中。
  在实践中,公平的收益分配通过事前签订的企业契约和事中对契约履行的有效控制来实现。这是因为,企业合约的功能在于安排企业控制权的同时,协调好收益的分享权,以达到收益分享权与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收益的分配既公平又有效。
  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这一和谐理财目标,就必须要求企业在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在保证债权人财产安全、控制经营风险的条件下,合理负债,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和发展机会;在确保职工收入稳步增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同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完善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既要考核经营者在任期内为企业所作的贡献,保护经营者的积极性,也要兼顾考虑企业的长远目标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仅要为其所有者提供收益,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支持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等。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在各种法规约束下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分配公平化。
  二、企业和谐理财的原则
  (一)企业和谐理财基本原则企业和谐理财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而知识是由人创造并掌握的。在新经济条件下,人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人,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和谐理财的过程中就应首先体现这一原则。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实行民主理财,让每一个职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重视职工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建议,充分发挥职工当家理财、献计献策的积极性。贯彻这一原则,既有助于增强各利益主体的“自我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为完成各项财务指标提供思想保证,也有助于保证财务决策的先进合理,切实可行。   第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局进行总体谋化,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财务支持。当前财务管理面临复杂多变的理财环境,财务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决策的实施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实现最大的财务效益。此外,财务决策必须和其他企业职能战略相结合,共同构成企业的整体战略。财务决策虽然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又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必须服从于企业整体战略的需要,与企业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第三,弹性原则。弹性是指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即企业生存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可调整性。弹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以便当市场出现变动时可以随时、自动作出调整。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主要是因为以下方面的原因:财务管理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缺乏完全的控制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在管理中可能会出现失误;财务预测、决策、计划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大致的规划,不可能完全准确。因此,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保留可调节的余地。在财务活动中遵循弹性原则,就会使财务管理者主动、自觉地适应市场和企业不断变化的情况,从而使企业生存经营和财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第四,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企业理财必然涉及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任何一方的利益关系受到忽视或侵犯,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秩序。因此,在企业理财过程中,特别是在收益和财务成果的分配中,要协调企业与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乃至社区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协调好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关系,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
  (二)企业和谐理财具体原则一般而言,企业和谐理财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第一,资金合理配置原则。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其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资金合理配置就是要通过资金活动的组织和调节,保证各项经济资源具有最优化的结构和比例关系。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是资金运用的结果,同时又是通过资金结构来体现。资金配置合理是企业持续、高效经营的必要条件。资金合理配置原则要求资源构成比例适当,以保证各种资金形态的并存性和继起性,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并由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否则就可能危及企业供、产、销活动的协调。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投资组合决策以及利润分配等都要贯彻这一原则。
  第二,收支平衡原则。收支平衡原则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不仅要关心资金存量,而且要关注资金流量,力求使资金收支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企业取得资金,意味着一次资金循环的终结;发生资金支出则意味着另一次资金循环的开始。所以,资金收支是资金周转的纽带,要保证资金周转顺利进行,就要求资金收支不仅在一定期间总量上求得平衡,而且在每一个时点上协调平衡。收不抵支固然会导致资金周转的中断或停滞,但如果全月收支总额可以平衡,而支出大部分发生在先,收人大部分形成在后,也必然会妨碍资金的顺利周转。资金收支在每个时点上的平衡性,是资金循环过程得以周而复始进行的条件,才能保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和良性发展。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使成本与效益两个方面得到最佳结合,以便获得更多的盈利,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讲求经济效益,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成果,即用同样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而为了取得相应的收益,就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求成本与收益,即投入和产出的适当匹配。这就要求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对比分析,坚持以效益大于成本作为财务决策依据的出发点,权衡利弊得失,使成本和效益得到最优的配合。成本效益原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原则,在财务决策与财务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只有促使企业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收入,提高盈利,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企业要想获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具有适当的风险意识,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风险的存在。对于每一项财务活动都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目标收益与可能承受的风险适当均衡的要求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一方面既不能冒进,不顾风险而片面、盲目地追求最大报酬;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保守,为了片面强调财务安全,而束缚了企业的进取心,以致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