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允价值在基金会中的应用及其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金兰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不难发现,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举措,但是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会计的局限也已浮出水面,金融界在寻找问题根源的过程中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本文将探讨公允价值会计在基金会中的应用及存在的利与弊。 
  【论文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历史成本会计;基金会 
   
  会计计量基准包括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准和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准。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一直都是会计界的主流,但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评估现在、预测未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历史成本会计局限已经显露无遗。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资源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会计是以当前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准,更接近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从而能够正确反映当前企业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指出,公允价值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信息公开;(2)双方自愿;(3)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平交易。由此可见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然而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完美无暇,下文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在非营利组织基金会中的应用及存在的利与弊。 
  一、公允价值在基金会中的应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于2004年底修订完成,2005年非营利组织参照该制度执行,基金会参照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基金会所包含的思想和实践,却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现代基金会引进和吸收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部门中的独特功能,可以摆脱各种社会势力制约,独立自主的支持社会公益。近几年基金会在慈善领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服务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如接受捐赠的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如果捐赠方没有提供相关凭据的,受赠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下面我举几个基金会实物操作中以公允价值入账比较困难的例子。 
  1、捐赠二手物资 
  捐赠的物资如果是新的均能根据捐赠方的出库入库单及发票等作为入账的依据,但是二手物资就很难确认了。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很多的爱心人士捐赠的二手衣物帐篷等,通过基金会捐赠到灾区老百姓手中,基金会就接收了很多的捐赠物资因为赶时间的缘故,根本来不及估价,直接从捐赠单位运往机场,发往灾区,四川双流机场的物资也是一道壮丽的风景,只能以多少包多少车皮计算,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就必须发到灾民的手中,根本无法公允估价,在大灾大爱面前也不可能花大量的钱和时间临时请一家评估机构去做完评估再送到灾区。 
  2、高科技产品及医疗器械的捐赠 
  高科技产品及医疗器械的捐赠,这些产品通常是通过基金会转赠给医疗机构,基金会与医疗机构大都是非营利组织,都是跟税收关系不大,基金会的帐务一收一支,增加了捐赠收入及资助支出,业绩很显著,500万元及以上的一些医疗器械,每年接收捐赠20台就能有捐赠收据过亿的业绩,但到底一台医疗器械能救多少贫困家庭的孩子或者给多少患者呢带来福音,很难用数据说明,这方面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主要讨论医疗器械的本身的入账价值,是用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入账还是市场交易的可计量的所谓的公允价值入账,对于高科技的医疗器械,附加值是相当高的。即使按照公允价值入账,那基金会开具捐赠票据的依据是必须有捐赠方的销售发票呢还是就根据协议及一些价格证明就能开具。这些在各大基金会的实物操作中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对实物操作指导性很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