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如何有效实现规范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曹阳 时间:2013-02-14

     摘要: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时间不长,并且具有与其它审计不同的特点,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很难实现规范化,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消弱了审计监督的效力。在此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分析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亟待规范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特点 问题 建议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涉及部门多
  经济责任审计要涉及很多部门,不仅有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还有组织、人事部门的参与。而且为了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还会给出委托的审计机构年度审计计划。
  (二)难度较高
  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期限长,时间跨度大,使得审计的工作量加大,也增加了审计的难度;作为一种新的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给审计带来一定难度,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三)具备多种功能
  由于针对的是企业领导人,使得审计从对财务报表与收支状况审计,逐渐向与企业领导人有关各种管理延伸,成为集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审计于一身的多功能审计。
  (四)对事与人的双重审计
  企业领导人作为企业的法人,使得审计既要审计企业领导人所做的事,又要根据审计结果对领导人作出定性,这就使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亟待规范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环境有待规范
  1、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法制研究开展较晚,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同时,审计执法的法制化建设也有待完善,审计执法很难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难以体现审计执法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2、评价标准有待规范
  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审计部很难对审计问题与结果进行定性,也难以根据结果对审计对象作出准确的评价,很难保障评价监督的真正效力。
  (二)审计基础薄弱
  1、审计机构与人员不足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推进,审计机构的工作量加大,彰显出审计力量的薄弱。从现有的审计机构与人员来看,审计机构的人员、经费等问题也难以得到保障,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
  2、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经济责任审计针对企业领导人所处的行业、企业性质的不同,所要审计的经济责任内容的各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的财务、审计、管理等知识,还要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同时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等,即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的审计人员基本来自财务系统,对法律法规、工程技术、管理等缺乏了解,综合素质较差,很难胜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3、审计结果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在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人员不想得罪人,难以坚持原则,或者审计经费不足,无法监控审计执行情况,导致审计机构作出的审计结果,所审计企业常常会出现不执行、部分执行、执行延误等现象,消弱了审计执行的权威,使审计结果难以有效执行。
  三、有效实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删减一些重复的法律法规,增加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条文,为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提供法律法规支持。增强审计执法的规范化,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和审计人员应付法律责任的监管力度。通过审计执行立法规范,改进《审计法》相关执行条文的模糊性,赋予审计机构应有的权威性,对企业执行不力行为进行规范,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法律法规,确定评价指标与标准,以便规范审计的结果评价,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二)建立垂直的审计管理体制
  建立垂直的审计管理体制,使审计在组织机构方面具有独立性,可以提高审计执法的有效性。可以有效避免审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唯恐得罪人的现象,树立公正执法的新形象,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实现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企业领导人等的有效监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创造良性的财经法纪环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