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章波 时间:2013-02-14
  (二)创建制衡机制,营造竞争市场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正迅速增长,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而中国现在通过资格认定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还非常有限,由此形成巨额的企业年金资金追逐少量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局面。为了适应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快构建代理人竞争市场的步伐,使更多优质的专业机构、金融机构等代理人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同时,企业年金的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内控制度,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运营,考虑引入多种类型的投资管理人,建立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制度,使它们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得受托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建立披露机制,完善评鉴标准
  目前,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年金计划委托人的利益,应当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及建立一套能涵盖到企业年金运营的各个环节的、完备的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
  中国的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管理问题中涉及了诸多行为主体,随之而来的委托代理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应不断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通过对各环节的协同监管,整体上提高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的监管效率,同时加快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企业年金运营监督评鉴标准,保护企业年金的安全。
(四)规范中介机构,强化监督机制
  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体上制约和阻碍了其总体水平的发展,导致社会公众对中介服务机构信任感缺失。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年金委托代理风险的产生,强化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应当尽快引进和培育高信誉的独立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严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准入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整个行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强化其在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中的社会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吴小武.协同论在企业年金基金风险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05,(5).
  [2]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陈国富.委托代理与机制设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何维达.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李天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年金运营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4).
  [8]崔少敏.补充养老保险原理、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9]赵曼.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及其治理结构[J]理论月刊,2004,(8).
  [10]巴曙松,等.企业年金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7).
  [11]季华璐,王子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及建议[J].理论月刊,2006,(2).
  [12]刘德浩.试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设计[C].两岸四地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3]于文涛.中国信托企业年金运营与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养老金网,2008.
  [15]杨老金,邹照洪.企业年金方案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