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决策行为的合理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玉军 时间:2014-06-01
  二、非理性决策
    人的心理活动中既有推理、判断、综合、分析等一些理性的逻辑因素,也有直观、预感、灵感、潜意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虽然理性因素对人类的决策行为起着主导作用,但非理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人类的决策思维中非理性因素之所以完全它要,是因为人类的思维育助的特点使人们无法事事做出完整的理性分析和判断。
    人类的神经传递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大量的推理分析。决策}i仑创造人西蒙在研究人工智能时发现,国际象棋共有10种走法,要想通过理性分析来对这种巨量走法一一进行比较后选出一种最合理的走法,不但人脑神经传递能力不能胜任,就是用每毛1}择10亿次这么快的计算机去选择,也要3x10,个世纪才能选出一步棋来,这当然毫无价值了。但是人脑有着特殊的思维能力:
    第一,它不必去把握全部细节,而是把经验归纳为一种类型,记住这些类型,用之对付全部变化就行了。我国象棋棋谱就属于棋局经验类型。
    第二,对某类问题的决策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快速反应,届时不必通过思考而能直接对付,这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如球类运动员在打球时就是靠这种决速反应,这种快速反应来源于扎实的基本功,来源于对所处理对象的无比谙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结果。
    第三,人脑有一种直接把握整体的反映能力。人脑反映事物时,并非都是按分析的模式进行的,它往往可以直接抓住整体。这种能力使人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敏锐地觉察出其关键所在。
    人们就是凭借上述各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在理性的逻辑推理不可能进行的情况下,达到理性分析所达不到的高效思维效果。
    另外,情感也是一种非理性因素。人不是机器,是有丰富情感的。有高兴的时候,也有忧郁的时候;有热情奔放的时候,也有悲观沮丧的时候。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有情感,那么情感对决策就有影响。在人们情绪高涨的时候做决策,比较容易犯冒进的毛病;而当沮丧灰心的时候做决策,就比较容易犯保守的毛病。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热情,那他就不会干好事情,也不会对事物产生兴趣,但如果头脑太热了,也容易出偏差。所以要重视情感对决策的影响,情感是不能消灭的,只能加以适当控制。
    当然,决策者的素质对其决策行为也会产生影响。如决策者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的影响。在科学十分发达、知识体系越来越膨胀的今天,没有丰富的知识就无法把握复杂多变的世界,没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就难于发现问题、捕捉机会,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也就无法做出并执行有效的组织决策。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难做到稳定,也就不能随机应变,正确地去进行决策。
    总之,决策者的行为由于受到主观、客观、环境、主体心理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使决策者不可能让它所作的决策全部满足决策科学的要求。因此,决策者行为的合理性标准应该具有综合性和相对性,即决策者应着重考虑的是它的全部决策行为的综合效果,而不是各项决策孤立起来去看的个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