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会计教学中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美杰 时间:2014-01-03

     摘要:从目前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要求毕业学生能迅速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将会计理论学扎实,又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由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就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综合素质从业能力
  
  以下是对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将会计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
  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同理论课一样编制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各实践课分别作为一门课程,并列入考试课,根据学院本学期会计专业理论课开课的具体情况决定本学期实践课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以此来保证专业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会计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对于大部分院校,目前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基本是由会计理论课专业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大多没有工作经验,即并未亲身经历单位具体经济业务实务操作。因此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只能将理论知识生硬地与实践业务联系在一起,由此学生学到的只是生搬课本知识硬套实践业务,学生学得枯燥,关键是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即并未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解决此类纸上谈兵的问题,学院可以招聘一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社会中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对于学院无会计实践经验的老师,学院可以与社会单位合作,不定期地让这部分教师走进企业中,进行实务操作,经过锻炼后,再安排其参与会计实践课的指导。
  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
  随着电算化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各单位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将电算化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操作的升华,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应采用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在手工实践完成的基础上,再开设电算化实践课,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电化算操作的具体流程,并切身体会到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重大意义,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针对同样的业务,其表现的形式有时会存在差异,如“管理费用”,在手工实践操作中启用的是多栏式明细账,而在电算化操作中却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按明细科目登记三栏式明细账,通过类似操作对比,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操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只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材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会计手工实践教材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资料,包括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要求既包括一般单位的日常收付业务,也包括成本的核算与结转,对外销售及出口退税等业务。只有教材的业务全面,涉及到的实务处理就会全面,学生掌握的实践操作点就全面。
  目前财会系列软件产品均以财会专业为基础,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模式,依据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分岗实训、混合实训等原则时行具体实训内容的规划设计,常见的课程实训类电算化产品包括:《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税务会计实训教学平台》、《银行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分析实训教学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综合实训类有《会计综合实习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在选择时一定要与学生理论课程完成情况相结合,并在保证相关理论课结束后再选择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
  五、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采取学生财会角色互换的方式
  无论是手工实践课还是电算化实践课,由于不同的财务角色承担不同的分工,如果整个实践下来不进行角色互换的话,每个学生只进行了本角色的实务操作,而其他岗位的业务会由于未实际操作而成为盲区,真正踏入社会后,还是不会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分时间段进行岗位互换,如1-10日担任出纲岗位的学生可以在11-20日担任会计角色,只有这样整个实践课完毕后,同一个学生将会参与所有财会岗位的实务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操作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