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1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证据,成为人们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分析、评估的主要依据。其披露是否充分,内容是否完整,是否真实可靠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人们希望自己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也对企业每期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容质疑。遗憾的是,在会计法及相关政策层出不穷的今天,会计信息的披露依然我行我素,企业年报数据在披露后的更正声明屡见不鲜,“疏忽”、“遗漏”、“差错”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随意更改会计信息的“充分理由”。由于其疏忽、遗漏、差
错,给其他企业、个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96年的琼民源虚构利润5.4亿元。之后的亿安科技受深圳宝安宝利来实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操纵,从有据可查的宝利来1995~2000年年检报告中竟然发现,这个实力雄厚的宝利来公司,—直到2000年年底,注册资金都是100万元,而且总资产的最高峰值也没有超过700万元。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的宝利来公司,过去6年中,仅仅在1998-1999年实现了盈利,但两年盈利总额加起来也不过是区区的5.4万元。余下亏损的4年,公司亏损总额达到128.2万元。如此业绩的公司,却冠冕堂皇的成为亿安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会计信息虚假程度可见一斑。“严管”、“规范”一直成为我们治理虚假会计
信息的口头禅。时隔两年,2002年5月14日,人们心目中功绩卓著的银广夏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银广夏自1998~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1999年、2000年、2001年1~6月份分别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56704.74万元、894万元,
当期实际亏损分别为5003.20万元、14940.10万元、2557.10万元。该公司还存在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虚假披露配股资金使用情况及对外投资情况等违规事实。
上市公司作为质地优良企业而被推向证券市场,其信息披露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根据1999年上半年对100名社会公众投资者的调查,结果发现33%的被调查者不信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41%的被调查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持“有忧虑但不确定”的态度。可见,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愈演愈烈不可不治的地步。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从微观角度看,虚假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法根据发行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做出投资决定,从而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加重投资者的不安全心理,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还会造成强化投资者过度投机、纵容不正当竞争以及不利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后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则可能会被大量的偷漏和逃避,国家财政收入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国家机器就不能正常的运转国家有关部门得不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会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可弥补的失误,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误导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会计信息失真还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
2.1 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是否实现利用市场来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2.2 导致税收和其它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企业歪曲会计信息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总起来说不外乎是想借此为个人或小单位捞取一点好处。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将原来应归属国家或集体或企业的资产窃取成为小集体或个人所有了。
2.3 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产成本,而了解这些情况也主要是通过各种会计记录,如果会计资料不实的话,企业的管理当局势必做出不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2.4 助长各种各样的社会不良风气
过分的利益追求使一些企业和个人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为贪污腐化大开了方便之门,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均得以挤入了成本,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3 对策
3.1 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的制度,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让企业在上和经济上成为真正独立的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按行政机构管理企业,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加入WTO后,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应彻底从微观管理领域退出,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宏观调控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上面。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消除企业身上的行政色彩,让一切企业均能平等的进入市场。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企业财务行为和利益体现上对政府的盲目被动状态,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2 完善会计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新修订的《会计法》主要从法律角度遏制和解决当前会计信息的严重失实。国家除要制订《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订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均应做出明确规定,为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出法律依据。目前,违法违纪之所以屡禁屡犯,缘于监督和制裁措施不得力。对此,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到严格执法、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造假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并不断完善和强化已出台会计法规,能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信息体系。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当前应依法狠抓对会计违法的检查处理,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各级法院、检察院应设置会计法庭、会计检察科,在会计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专门从事会计司法,加强对会计信息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入查处。同时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对一些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事件,要严肃处理,为会计人员创造敢于秉公执法的良好工作环境。
3.3 加强内外部监督
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做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在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之下,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名存实亡”。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就必须将内部审计置于单位负责人控制范围之外,即亦可采用委派制,赋予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代表国家或产权主体的利益开展工作,这样才能使内部监督收到实质性的成效。与此同时,应加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等政府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则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要改变会计事务所受雇于被审计企业的现状;要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企业业务涉足过深的现状;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审计的年限;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3.4 加强遵纪守法和诚信
结合普法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会计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一是各级干部和法人代表要带头学习法律、法规和财会基础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把会计信息真实性列作其工作实绩的考核条件:二是对广大职工普及会计法规知识,形成民主理财、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会计人员必须学法、守法,坚持原则,依法核算和监督。财政、税务、审计等国家监督执法部门,要注重自身建设,精通法律,加强廉洁自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加强诚信教育诚信的含义包括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完善的品质和服务。面对虚假财务信息,仅靠“不能为,不敢为”(制度约束和经济赔偿)是不够的,还应当具备达到“不愿(屑)为”的诚信素质,要有平等意识、自主人格和虔敬的态度。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体系,为会计人建立“信用记录,”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的必备档案。
3.5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对会计人员资格的管理,以保证会计人员真正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保证会计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最基本保证。对于“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其次,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随着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还要掌握外语和机知识,尤其在人世后,熟悉通晓WT0的相关规则,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通过学习,使会计人员练好内功,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1 谢阳春.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治理[J],郑州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2 邱滢.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02(10)
3 任强.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经济师,2002(11).
上一篇: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变革
下一篇: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