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审计成本控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请联系更改 时间:2014-01-04

  第三,信息化视角下审计成本的控制。一是严格审计程序,规范作业流程。信息化条件下采取计算机审计方式的程序化、逻辑性强,每一环节的结果都直接影响下一环节。审计程序既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也是审计成本的直接决定因素。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就越严重。二是审计充分调查,全面获取数据。在审前调查阶段,应获取必要和充分的信息,然后根据审计的目的确认需深入调查的子系统,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获得对系统的正确认识,提出可行的、满足审计需要的数据需求,确定数据采集的对象和方式。三是审计取证规范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使其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四是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在计划安排上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对于扩大审计覆盖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五是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业务工作实际,区分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对象,编制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算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审计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参照统一的指标体系,编制项目审计成本预算。项目成本预算管理要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以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避免随意性为目的。同时,应以建立节约型机关为目标,强化机关经费的预算管理。六是科学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两点:在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围绕一定的审计目标,对来源广泛的审计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从而转化为相关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依据,进一步拓展审计成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成本控制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审计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在实践中以文化管理为手段,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优化组织结构为契机,树立成本意识,注重成本分析实现审计成本最大化,提升审计效率。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审计模式的发展。审计的对象、目标、方法、内容、依据以及准则都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审计成本控制既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审计工作发展水平的需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