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审计风险控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晓燕 时间:2014-01-04
  4、利用资产重组。企业为了粉饰当期的经营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如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且其方法在不断更新,更具隐蔽性。 
  审计人员应以专业怀疑的态度,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重点关注可能发生盈余管理的报表项目、关注特殊交易和事项、关注非经常性损益变动以及现金流量与利润的差异等方面,运用相关专业的技术知识、环境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识别不同的盈余管理,判断其是否过度,以期控制审计风险。 
  三、盈余管理的披露与审计风险控制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反映在财务报告之中,从较长的一个时期看,它不会减少或增加企业的实际总盈余,而是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时期的分布和反映,通过“利润平稳化”手段传递企业稳定发展的内部信息,避免股价激烈波动,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因此,只要在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不会产生影响。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对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企业要持谨慎态度,应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充分考虑历年来的相关会计报表信息,审慎发表审计意见。如果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过高,审计人员认为与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的精神相背离,很可能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或做出错误决策,出具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就可能成为审计人员的选择。 
  企业管理者当局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盈余管理,审计人员为降低自身审计风险而关注盈余管理,但盈余管理不是洪水猛兽。随着企业治理结构和相关法规的逐步完善,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不断深入,审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升,外部监管力量的加强,企业、审计人员对盈余管理形成一个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识,就能够尽量减少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也就走向了规范。 
  【参考文献】 
  1、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孙红梅,论公司盈余管理,山东商业会计,2006 01. 
  3、朱廷桂,企业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关系探讨, 科技创业月刊2007、07. 
  4、赵忠伟,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