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问题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安 时间:2014-01-04
  【摘要】 文章指出了当前高等学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审计制度、审计队伍、审计依据等方面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学校修缮工程审计制度建设、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编制补充定额及开发使用修缮工程计算机辅助审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 
   
  修缮工程结算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高校修缮工程规模也在逐年加大。修缮工程由于其自身的工程规模小、类型复杂、不易管理等特点,造成了其在立项、施工、结算、决算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也给结算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拟从修缮工程结算审计的角度出发,针对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尝试研究强化高校修缮工程结算审计的途径。 
   
  一、高等学校修缮工程审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修缮工程招投标、合同协议订立等前期工作审计参与不够,开工前审计流于形式;二是修缮工程的隐蔽项目、材料认质认价、工程竣工验收的过程审计监督不力;三是审核依据和手段落后,审计质量不高;四是对修缮工程项目的决算审计和绩效评价不够,内审建设性作用未真正发挥。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高校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主要是依据《审计法》和教育部17号令、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进行的。由于缺乏专门的修缮工程审计实施细则,加之高校普遍存在的重基建轻修缮的观念,造成了小型基建和修缮工程管理和审计方面的内部控制不够完善,实施办法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在审计监督的关键控制点和程序上含糊不清。 
  (二)审计部门人手不足 
  近年来,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涵盖的领域已逐步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以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随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审计对象的复杂化以及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审计部门普遍存在的人员不足、结构失衡、层次不高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用于修缮工程审计的力量就更加有限了。 
  (三)修缮工程计价定额更新慢 
  各地区或多或少都存在有修缮定额过时的情况,由于新工艺、新材料的普及,现有的定额已严重不适应形势的变化,许多事项只能依靠甲乙双方的签证,审计部门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分析甲方签证资料的合理性,以维护学校的利益,发挥内审的真正作用,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资料是否完善性、审计过程是否合规,从这个角度讲,定额的陈旧客观上也增加了修缮工程结算审计的难度。 
  (四)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组织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两个方面,组织上的独立能够给内部审计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精神上的独立能够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前仍有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同纪检或财务合署办公,机构尚未真正独立设置;同时,内审部门作为高校职能部门之一,其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难免会受到各种干扰,特别是修缮工程审计,涉及的相关部门较多,与国家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相比,其精神上的独立性也较弱。 
   
  二、对策 
   
  (一)加强高校修缮工程审计制度建设
  高校修缮工程的内审工作应该从修缮工程的运作规律和审计规律着手,制订和完善各种审计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思路清晰,控制到位,减少风险。一是严格开工前审计工作制度。开工前审计工作,多数高校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而造成的。预算编制的粗糙,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不严,导致很多高校的修缮工程管理出现“概算超预算,结算超预算”,甚至无预算可参照。高等学校应将修缮工程划分为小型基建工程(应在年初预算时按项目立项)、零星修缮工程(应在年初预算时确定总盘子)和应急项目(留有足够余地)几个层次进行管理,开工前审计应重点对小型基建工程开展审计,审计部门应要求被审单位报送立项审批情况、施工图纸、预算书和资金证明,审计部门按学校财务预算、国家定额认真审核,特别要注意有无化整为零、无预算和擅自超规模、超标准、高估冒算的情况。二是制定修缮工程关键控制环节的规章制度。审计部门应按照修缮工程的特殊性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细则,着重在招投标参与、合同审计审签制度、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资料初审等几个环节重点控制。三是制定审计结果公示制度。审计部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将修缮工程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可以使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同时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对各个审计主体起到震慑和激励的作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