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钟海英,莫世秀,吴鸿,车小波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肾内科住院的156例直接穿刺行首次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透析后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首次血液透析直接穿刺病人的舒适度,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关键词】 直接穿刺;护理干预;血液透析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mfortable Degree of the First Time Hematodialysis Patient of Direct Ferfortmt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first time hematodialysis patient of direct perfor on comfortable degree.Method: One hundred and fifty six hematodialysis patients of direct perforante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7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traditional nursing of hematodialysis ,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ognize, emotion and behaviour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omfortable degre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comfortable degree of experi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complications rate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notab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aise the comfortable degree of first time hematodialysis patient of direct perforantes,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hematodialysis.
Key words:Direct perforantes; Nursing intervention; Hematodialysis
直接动脉穿刺形成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是最快捷、方便、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对急性中毒、急慢性肾衰竭没有内瘘或内瘘不成熟的首次透析病人尤为重要。但直接动脉穿刺对病人产生较大的疼痛刺激,而且初期透析病人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碍,严重影响透析后的休息和睡眠。为提高透析后的舒适度,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78例首次直接穿刺行血液透析病人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156例直接穿刺进行首次血液透析病人,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1.5±12.8岁,急性中毒24例,急性肾衰竭26例,其余为慢性肾衰竭病人,慢性肾炎26例,高血压肾病20例,梗阻性肾病18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12例,狼疮肾炎10例。将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8例,两组病人的年龄、 性别、病情及不良情绪等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 法
1.2.1 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护理干预。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立护理干预的基础。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生活习惯为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病房,及时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帮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消除病人陌生心理。②尊重理解病人,以平等、信任面对病人,加强护患沟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的信任。③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实行认知干预。透析前详细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预后及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并结合临床实例,带病人亲临血透室参观透析过程,让病人从认知上接受透析治疗。④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实施情绪干预。根据病人情绪变化,说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以及直接穿刺的优点,对可能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作适当说明,给予安全暗示和保证,解释并发症和拒绝治疗之间的危害性区别,让病人权衡利弊,从心理上接受透析治疗。⑤教授减轻焦虑和疼痛的方法,实施行为干预:a血透室环境布置安静幽雅,播放管玄轻。b穿刺时嘱家属抚摩病人。c指导病人在穿刺时进行深呼吸。d透析过程允许家属陪伴。e透析中密切护患交流,鼓励病人相互交谈。f透析结束回病房后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注意穿刺点和病人情绪的观察。g放松动脉穿刺点的弹力绷带后,给予冰袋冰敷穿刺部位。
1.2.2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病人透析后的舒适度:采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1],累计评分超过常模29.78±0.46分表示有焦虑存在。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2]:评分在4分以上,表示不舒适。睡眠情况通过护士观察,难入睡或易醒,需药物帮助入睡为睡眠差。②比较两组病人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透析后舒适度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病人透析后舒适度比较 例(略)
2.2 两组病人透析中并发症比较,见表2。表2 两组病人透析中并发症比较 例(略)
3 讨 论
3.1 影响病人舒适度的原因分析: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健康、安全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3]。直接动脉穿刺作为一种应激原可使病人产生较明显的疼痛刺激;大多数开始接受透析的病人都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4]。血液透析又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陌生的环境和机器也可以引起病人的应激反应,这些心理、生理、环境的改变引起病人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5]。舒适的程度逐步下降,直到最后舒适被不舒适所替代[6]。
3.2 护理干预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可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本干预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态度帮助病人,使病人清楚了解疾病产生原因,认识透析过程及预后,治疗过程中如何配合。同时给予病人情感上的支持,让家属陪伴治疗并教会病人透析中及透析后的放松方法,缓解病人焦虑情绪,以正性情绪对待治疗,而正性心理因素可以影响疼痛程度,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认识以及正确认识指导下所采取的应付策略,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7]。焦虑情绪和疼痛的减轻以及放松技术的实施,可以使病人达到身心放松,平静安宁状态,从而病人获得良好的休息。表1 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正确的护理干预,使病人对疾病有充分的认知,通过积极的自身学习和调节,能缓解负性不良情绪,减轻疼痛,降低对首次透析的应激反应。
3.3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透析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主要认为是由于病人接受护理干预后,对血液透析的认知、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透析过程中的配合都处于一个正性的应激阶段,积极的情绪和放松技术减轻了直接动脉穿刺引起的疼痛,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又可减轻其对情绪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减少了负性情绪对体内交感神经的刺激,减少了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释放,最终减少了由此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冠脉痉挛引发的胸痛;而透析中的低血压除与循环血容量的减少有关,直接动脉穿刺产生强烈的疼痛作为一种应激原也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过度兴奋,引起明显的能量消耗和组织分解,甚至血管痉挛,回心血量减少,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8]。观察组的病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掌握放松技术,有家属陪伴,正确认知疼痛,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血液透析是一项昂贵的治疗技术,首次透析的病人大部分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动脉穿刺更是一项强烈应激原,本研究表明正确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增强病人舒适度,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
【】
[1]刘增恒,何民,主编.心身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484-485.
[2]李促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95.387.
[3]李如竹,主编.护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9.
[4]管德林,狄华,编译. 血液透析[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3.
[5]Badner NH, Neilson WR, Munk S, et al. preoperative anxiety, detection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 [J]. Can Anes, 1990,37(4):444.
[6]刘美英.运用舒适理论满足病人需求的思路[J].临床护理杂志,2002,1(3):47.
[7]赵俊,张力生,主编.疼痛治疗学[M].北京:爱华出版社,1994.23.
[8]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