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凝血五项联合检测的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孔祥菊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

  [关键词] 肝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五项联合检测

  随着医学的不断,各种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生化、血细胞计数仪、血凝仪的广泛使用及标准化的建立,使检验结果较以前更加准确、可靠、快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脏含量最为丰富,当肝细胞病变时ALT大量释放入血,使血清ALT升高,是肝脏较为敏感的指标。凝血五项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是一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其联合检测对肝脏疾病、出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00例不同肝病患者进行结果对比分析,两者互排干扰因素,可更好的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40例健康体检者,无肝、肾等相关疾病,未使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药物;100例不同程度的肝病患者,根据1984年全国肝病会议确定分型标准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30例,酒精性肝炎20例,肝硬化患者15例,肝癌15例。

  1.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2.1 ALT检测 清晨空腹抽血3 ml,离心后血清无溶血、无脂血,2 h内测量完毕。

  1.2.2 PT、APTT、TT、FIB检测 抽血前各组未用抗凝及溶栓药物,清晨空腹采血,1∶9比例抗凝,采血后以3 000转离心10 min分离血浆,2 h内测量完毕。

  1.2.3 PLT 取静脉血2 ml加入EDTA2K真空采血管,颠倒混匀,1 h内测量完毕。

  1.3 仪器

  1.3.1 ALT OLYMPUSAU600,试剂由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2 PT、APTT、TT、FIB Sysmex系列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由Dade Behring公司配套试剂,每天做正常对照,标准品校正仪器,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北京医用离心机厂生产LD510型离心机。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血液凝固试验),内有3.13%柠檬酸钠,日本株氏会社生产,严格按标准采集标本。

  1.3.3 PLT Sysmex系列SF3000配套试剂,EDTA2K真空管由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处理 ALT、PT、APTT、TT、FIB、PLT结果以±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ALT与凝血五项的检测结果分析见表1。

  表1 ALT与凝血五项的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3.1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是诊断肝脏疾病最常用的酶,肝细胞受损时此两种酶从肝细胞释放入血,AST的灵敏度高于ALT,但是由于AST的组织专一性不如ALT,在血浆中的持续时间也不如ALT长,因此ALT是认为诊断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ALT在酒精性肝炎、急性肝炎中明显增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轻度或中度升高。与傅氏[1]报道ALT在脂肪肝、或肝硬化中呈正常或轻度增高,在酒精性肝炎中明显升高相同。

  3.2 PT、APTT、TT、FIB 是反映内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及水平,从表中可以看出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有: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场所,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凝血因子多为蛋白质,当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时,可引起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缺乏;肝病变时,抗纤溶酶减少,纤溶酶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加速,可引起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缺乏;肝病损伤造血干细胞,其合成下降,造成PLT质和量的改变,可有凝血障碍。肝病患者的PT、APTT、TT、FIB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不同程度的延长。PT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TT在肝硬化、肝癌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FIB在肝癌、急性肝炎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T、APTT、TT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随受损的严重程度而使凝血机制越来越差,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PT显著延长,有的可延长35 s以上,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警惕出血的可能性。TT可直接反映患者血浆内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水平,是预测患者病情预后的敏感指标[2]。FIB即凝血因子,是血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清中,具有增强细胞间的桥联力和减少细胞表面负荷作用,FIB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负相关,受损程度越重,FIB值越低,但在轻型肝损伤时偶有增高,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指标。沈氏[3]报道肝病凝血机制发生异常严重时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出血,Deutsch认为至少有85%肝病患者表现有一项或几项凝血异常。据王鸿利[4]的检测结果,急性肝病患者PT延长率为10%~15%,慢性肝炎15%~51%,肝硬化71%,重症肝炎90%,与本文基本相似,充分说明了凝血机制在肝病中的重要性。综上所述,ALT和凝血五项单独检测易受非肝因素影响,联合检测后可从多个角度准确地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机体的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对于预防出血,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1] 傅爱玲,裴忠恶,实验室酶学检查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检验杂志,2004,5:15.

  [2] 吴龙奇,杜风田,等.肝硬化患者抗凝血检查和分析[J],中华肝病杂志,1998,6:101.

  [3] 沈耕荣,余书文.重症肝炎[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88:67.

  [4] 王振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