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汤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玉 时间:2010-07-13
摘  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的中医价值。方法: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健脾化瘀汤为基本方,临床加减运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患者。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 %、60.00 %,其临床症状改善和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化瘀汤可以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肝癌;健脾化瘀汤;化疗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临床70 %~80 %的患者确诊时已超越根治性切除范围,而对放疗、化疗亦相对不甚敏感[1]。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因病而治与因人而治相结合,注意个体差异,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抗复发转移的作用。2002年~2005年,笔者用健脾化瘀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并与单纯化疗的20例做对比,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均为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治疗组30例,采用健脾化瘀汤联合动脉化疗治疗,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0岁,平均45岁;行姑息手术4例,未手术26例,曾行术后辅助化疗10例,辅助放疗5例。对照组20例,单用动脉化疗治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行姑息手术6例,未手术14例,曾行术后辅助化疗6例,辅助放疗2例。患者症见皮肤巩膜黄染,神疲乏力,消瘦,纳谷不香,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痛定拒按,或可扪及肿物,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或里急后重,便下脓血,舌淡紫或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或黄厚腻,脉弦滑等。

    2治疗方法

    2.1动脉化疗

    两组均用AFP(5-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方案:5-氟尿嘧啶(5FU)600~800 mg/m2、阿霉素(ADM)30 mg/m2、顺铂(DDP)60 mg/m2,分别加0.9 %生理盐水40~80 mL,依次肝动脉灌注,每3~4周1次。

    2.2联合中药治疗

    治疗组除化疗外,还予以健脾化瘀汤。基本方药:党参30 g,丹参30 g,茯苓30 g,白术15 g,陈皮、半夏、枳壳、厚朴、乌梢蛇、虫各10 g ,蜈蚣2条,甘草6 g。兼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0 g,鸡血藤15 g;阴虚加旱莲草15 g,生地黄、沙参各12 g,麦冬10 g;肾虚加枸杞子12 g、续断10 g;气滞加莱菔子15 g,厚朴、木香各10 g;胃气上逆加半夏12 g、陈皮10 g;瘀血甚者加桃仁10 g、红花8 g;低热者加地骨皮;出血者加茜草10 g、白及12 g、仙鹤草15 g。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标准

    3.1.1临床疗效分级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制定。显效: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13而<23;无效: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积分减少<13或者增加。

    3.1.2  症状改善情况

    从主要症状变化分析,如发热、乏力、黄疸、疼痛、恶心呕吐、口苦等。

    3.1.3生存质量(按KPS评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Karnofsky体力状况计分标准[2]。

    3.2  结果

    3.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    

    3.2.2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从主要症状变化分析,治疗组患者乏力、恶心呕吐及舌苔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发热、疼痛、腹胀症状减轻率治疗组比对照组略高,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表2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比较例(略)


    3.2.3  生存质量比较

    采用t检验分析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表3两组Karnofsky评分比较

    4  讨论

    中、晚期肝癌在临床中较多见,这部分患者虽无根治希望,但化疗加中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化疗加中药治疗优于单纯化疗。我们的临床资料表明,AFP(5FU+ ADM+ DDP)方案(动脉化疗加中药综合治疗)使MR(微小缓解)率较高,PD(部分缓解)率较低,这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是较有效的方法。中医注重调节增强人体固有的抗癌能力,西医着重消除瘤癌病灶,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因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抑制随着病情加重而加重,肝癌患者体内微小病灶可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杀伤而加速生长,造成肿瘤生长及复发,化疗远期效果不佳。因此,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环节。健脾化瘀汤具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中、晚期原发和继发肝癌。本方主要应用健脾益气药改善脾胃运化功能,同时用活血化瘀药使气血充沛、缓解肝郁气滞症状,达到消肿散结之功。方中党参健脾益气;茯苓、白术 、陈皮、半夏燥湿和胃;枳壳、陈皮、厚朴行气消积,理气止痛;丹参、乌梢蛇、虫、蜈蚣活血化瘀,消痞散结。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药有直接抗肿瘤作用,可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减轻或消除血液高凝状态,预防转移[3]。攻补兼施为本方一大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脾化瘀汤可以改善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73-5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3.

    〔3〕汤猷,杨秉辉.原发性肝癌的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