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摘要】 目的 考察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通过对常温下临床常用剂量的呋塞米注射液(60 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40 mg)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4 h内外观的观察、溶液pH值、微粒数量以及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来考察这两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结果 混合溶液 4 h内,外观、pH值,含量测定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且符合药典对注射液的相关规定。结论 在实验剂量或低于实验剂量下,两药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4 h内可稳定配伍。
【关键词】 呋塞米 盐酸多巴胺 配伍禁忌 稳定性
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心功能衰竭、水肿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少尿或无尿等疾病的两个药物。据有关资料,浓度为10 mg/mL的盐酸多巴胺和浓度为10 mg/mL的呋塞米的配伍是属于配伍禁忌类[1]。为探明这两种药物在临床配伍于输液中滴注使用时是否存在理化方面的变化,本实验模拟临床配伍条件进行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药品与试剂
呋塞米注射液(20 mg/2 mL,含量97.4%,广东南国药业,批号060923);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0 mg/2 mL,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厂,批号060504);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瓶,广东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61206);呋塞米原料(含量99.6%,常州亚邦制药,批号060702)。
1.2 仪器
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DF?808A型高精密度pH/离子计(广东省增城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ZWF?J6型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天津市天河医疗仪器研制中心),AEG?220G分析天平(日本岛津)。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溶液的配制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及输液配制操作,取呋塞米注射液3支,用注射器注入含5%葡萄糖注射液(5%GS)250 mL的PLA瓶中,摇匀后,再注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支,摇匀,保持PLA瓶密封,即得。
2.2 外观及pH值变化
将上述混合液置室温条件下,分别在0、1、2、3、4 h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配伍溶液为无色澄明溶液,在4 h内外观颜色均无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范围为6.76~6.95。
2.3 不溶性微粒检查
将上述混合液置室温条件下,分别在0、1、2、3、4 h取样检查不溶性微粒。结果:≥10 μm、≥25 μm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且均符合中国药典对于注射液的相关规定[2]。
2.4 呋塞米的含量测定
2.4.1 试验溶液的配制
对照品溶液:称取呋塞米原料10 mg,精密称定,置25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贮备液(Ⅰ)。精密量取贮备液(Ⅰ)1 mL,置50 mL量瓶中,加5%GS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溶液。
阴性对照液:取盐酸多巴胺原料20 mg,精密称定,置25 mL量瓶中,加5%GS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50 mL量瓶中,用5%GS稀释至刻度,摇匀,得阴性对照液。
供试品溶液:取呋塞米注射液,精密量取1.0 mL,置100 mL量瓶中,加5%GS稀释后,再加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 mL,以5%GS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4.2 测定波长的选择
取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液,以5%GS为空白,分别于190~400 nm范围内扫描,结果见图1。为消除盐酸多巴胺的干扰,本文选择330 nm作为呋塞米的测定波长。
1:呋塞米;2:多巴胺
图1 呋塞米紫外光谱图(略)
Fig.1 UV spectrum of furosemide
2.4.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呋塞米对照品贮备液(Ⅰ)0.5、1.0、2.0、2.5、3.0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用5%GS稀释至刻度,摇匀。以5%GS为空白,于33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以质量浓度(ρ)对吸光度(A)做工作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方程:A=0.0142ρ+0.0003,r=1.0000。表明呋塞米在0~5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4.4 稳定性试验 精密量取呋塞米对照品贮备液2.5 mL,置25 mL量瓶中,用5%GS稀释至刻度,制成含呋塞米45 μg· mL-1的溶液。于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1、2、4、6、24 h测定吸光度。结果表明该溶液在24 h内稳定。
2.4.5 回收率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9份,每份1.0 mL,置25 mL量瓶中,按低、中、高水平分成3组,每组3份,分别加入呋塞米对照品贮备液(Ⅰ)0.5、1.5、2.5 mL,加5%GS稀释至刻度,摇匀,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回收率。9份样品溶液的回收率均在95%~105%的范围内,平均为101.2%,RSD为0.90%。
2.4.6 样品测定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配备样品溶液3份:精密量取呋塞米注射液1.2 mL,至50 mL量瓶中,加5%GS稀释后,再精密加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0.8 mL,用5%GS稀释至刻度,摇匀。室温下放置,分别于0、1、2、3、4 h精密量取5 mL,置25 mL量瓶中,加5%GS稀释至刻度,按标准曲线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样品溶液的浓度;并以0 h时的含量为100%,计算放置后各取样点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配伍后室温放置4 h,呋塞米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表1 配伍后呋塞米的含量变化(略)
Tab.1 the content change of furosemide after mixing with dopamine injection
2.5 盐酸多巴胺含量变化
因为配伍混合液中呋塞米的含量无明显变化,所以本实验通过测定280nm波长处混合液的吸光度来考察盐酸多巴胺的含量变化。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配备样品溶液,精密量取呋塞米注射液0.6 mL,至25 mL量瓶中,加5%GS稀释后,再精密加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0.4 mL,用5%GS稀释至刻度,摇匀(n=3)。室温放置,于0,1,2,3,4 h各取2.5 mL,置50 mL量瓶中,加5%GS稀释至刻度。以5%GS为空白,在280 nm处测定吸收值,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盐酸多巴胺含量无显著变化,见表2、表3。
表2 混合注射液4 h内的吸光度 (λ=280 nm,n=3)(略)
Tab.2 the absorbance of the mixing injection within 4 hours(λ=280 nm,n=3)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略)
Tab.3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2.6 配伍溶液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
在含量测定的同时对配伍后的混合溶液进行扫描,结果表明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在4 h内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新的吸收峰。
3 讨论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40 mg)与呋塞米注射液(60 mg)在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混合4 h,性状、pH值、含量及紫外光谱图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的检查结果符合相关规定[2]。因此,本文认为在试验浓度下(呋塞米0.23 mg/mL,多巴胺0.15 mg/mL),3种注射液混合后4 h内稳定。
本实验根据临床常规的用药剂量,拟定呋塞米(60 mg)+盐酸多巴胺(40 mg)+5%GS 250 mL的实验配伍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采用稀配法,即先加入一种药物,用5%GS稀释混匀后,再加入另一种药物,可防止药物在高浓度配伍后发生变化。
因临床上使用这两种药物时,从配备到滴注结束通常不超过3 h,所以观察到4 h的变化情况已能满足临床使用时间的要求。
盐酸多巴胺是一种弱酸性物质,其分子中带有两个游离的酚羟基,易被氧化为醌类,最后形成黑色聚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尤为明显[3]。呋塞米注射液呈弱碱性,与盐酸多巴胺直接混合可使其发生氧化反应,可能就是报道的二者按10 mg/mL浓度配伍有禁忌的原因。在本实验中,呋塞米及盐酸多巴胺的浓度较低,混合液呈中性(pH6.9),4 h内溶液性状未发生变化。若呋塞米低于实验剂量,配伍液将呈中性到弱酸性,从而可推断在低于实验剂量的情况下,两药在4 h内也可稳定配伍。
【文献】
[1] 沈建平,宗希乙.306种注射液临床配伍应用检索手册[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S].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附录61.
[3] 陆晓骅,鲍思蔚,顾文武,等.盐酸多巴胺与呋塞米、甲磺酸酚妥拉明在生理盐水中配伍问题的探讨[J].上海医药,2001,22(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