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抚触在产妇自身恢复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母亲与婴儿的皮肤接触对产妇身体恢复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妇身体恢复的质量。方法 选择无内外科合并疾患,产前检查一切正常,均为单胎足月产,排除产后出血40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两组来观察产妇身体三个方面的变化。结果 提早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比未进行婴儿抚触的产妇泌乳量明显增加,睡眠质量佳,产后恶露消失提早。结论 婴儿抚触有益于婴儿健康地发育,更提高了产妇身体的恢复。
【关键词】 婴儿抚触 产妇 自身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he self-recovery of parturient by approaching the influence of parturient in the course of skin contact between parturients and their infants.Methods 400 parturients who were healthy before labour were selected and each had one fully-grown foetus with the exception of bleeding in the wake of delivery.Then randomly arranged them into two groups and observed three aspects of changes in their bodies.Results Parturients who caressed newborn babies earlier produced more breast milk than those who didn’t do so.They slept very soundly and their lochia after delievery disappeared earlier.Conclusion Parturients caressing infants is good for a baby healthy growth.It makes mother recover more quickly.
[Key words] infants caress;parturient;self-recovery
婴儿抚触是指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秩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暖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国外研究表明,抚触时能增加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使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加;抚触是双方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触摸的过程中,母子间直接的身体接触和情感的传递,增进了母子间深厚的感情[1]。为此,笔者对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400例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400例,产前检查无病理产科情况,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患,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均为单胎足月产,包括顺产和剖宫产。排除产后出血病例,产后母婴正常,出生后皆行早接触早吸吮达30 min以上,实行24 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观察住院期间并追踪至产后1个月。
1.2 方法 对400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抚触组的产妇在产前由专职人员向她们宣传抚触的好处,指导她们正确的按摩手法,并发给她们抚触资料,以便母亲出院后能继续给婴儿进行抚触。抚触过程是(1)抚触前的准备:宜选择温暖、安静、舒适的房间,室温26 ℃~28 ℃。抚触的时间安排在淋浴后、午睡前、2次进食之间,避免在婴儿疲倦、饥饿、烦躁时进行。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2)抚触时间:抚触组婴儿出生后24 h,每日2次,每次15 min,在婴儿进食1 h后进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抚触。(3)抚触手法:抚触手法采用标准抚触法。为了减少摩擦和刺激而造成新生儿不适,抚触前需要温暖双手,倒一些强生婴儿润肤油于掌心,双手涂匀,轻轻在婴儿肌肤上滑动,手掌不要离开婴儿的皮肤,力度适宜,抚触开始时动作要轻,然后逐渐增加压力,每个动作3~5次。其具体手法如下。头面部:①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②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中央向外上方滑动;③两手掌从前额发际抚向枕后,两手中指分别停在耳后的乳突部。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外上方滑动至肩部,要避开乳头。腹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经上腹抚触到左下腹,要避开脐部。四肢:两手抓住婴儿一只胳膊,交替从上臂向手腕轻轻挤捏,并揉搓大肌肉群。背部:使新生儿成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侧由中央向两侧滑动。
1.3 观察指标 (1)泌乳量。泌乳量以能满足新生儿需要而定;良好:奶量多且能满足新生儿喂哺需求;不良:奶量不足,未能满足新生儿喂哺需求。(2)睡眠质量。良好:睡眠时间适当,醒来无疲劳感;不良:睡眠时间短、易醒、醒后不能入睡,甚至睡眠颠倒。(3)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泌乳量的差异比较 见表1。抚触组的产妇泌乳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睡眠质量的比较 见表2。抚触组的产妇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产妇泌乳量差异的比较 表2 两组产妇睡眠方面的差异注: χ2=7.041,P<0.05
2.3 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的差异 见表3。抚触组的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 两组产妇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的差异注: χ2=6.06,P<0.05
3 讨论
3.1 情绪方面 产妇经过剧烈疼痛的分娩后,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幸福和满足感,喜欢抚摸自己的宝宝。在抚摸中可放松紧张的神经,保持健康的心理。产妇在产后恢复期间容易感到孤独,抚触婴儿可让她心情愉悦,对产后身体恢复起到一定作用。有效抚触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满足母子间肌肤接触的渴望,有助于使产妇平稳度过心理调适期,尽快进入母亲角色,从而使产妇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体会做母亲的幸福感和责任感,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2]。
3.2 泌乳量增加 泌乳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且有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的生理过程。催乳素在泌乳的启动、维持乳汁分泌中起重要作用,频繁吸吮乳头及乳房排空亦起重要作用。而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使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促胃液素、胰岛素等分泌增加,使婴儿摄奶量增加。本研究表明,抚触组产妇乳汁分泌增加,可能与抚触婴儿摄奶量增加,使吮吸的频率及强度相应增加,从而增加了对乳头和乳晕上的感觉神经末梢的刺激,由此传入神经反射弧引起下丘脑分泌和释放催乳素,下丘脑还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PIF)的分泌,使腺垂体释放催乳素有关[3],同时婴儿摄奶量增加,也促进了乳房排空,以及产妇在给婴儿抚触过程中的良好精神状态,均有利于产妇乳汁分泌增加。
3.3 睡眠方面 由于产后生理条件的改变,精神总是处于兴奋和警觉状态,一切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调整自己,婴儿睡眠不好往往导致产妇睡眠不好。一般抚触后的婴儿有较少的活动清醒状态,哭泣少,使婴儿又能很快入睡,有助于产妇休息。本研究表明,抚触组产妇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抚触在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增加其睡眠时间的同时,也使产妇的睡眠相对得以改善。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的时间可间接反映产后恢复的快慢,同时,抚触能给乳母精神的满足,使她们能从孕期向非孕期状态的生理过渡顺利地完成。
3.4 产后浆液性恶露 产后浆液性恶露消失的时间可间接反映产后恢复的快慢,产妇分娩后一般经7~15天恶露消失。研究表明,抚触可增加婴儿的摄奶量、吸吮频率及强度,有利于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4]。本研究表明,抚触婴儿的产妇恶露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产妇精神上得到满足,顺利度过产褥期。
总之,婴儿抚触有益于婴儿健康的发育,同时也有益于产妇的产后恢复。
【】
1 叶朝.抚触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天津护理,2003,11(2):110.
2 王幻,齐卫东.婴儿抚触工作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2,8(2):127.
3 庄依亮.产.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0.
4 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