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使用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方法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不同使用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40例需用辅助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手和双手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进行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双手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组患者比单手组血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高(P<0.05);而呼吸频率和心率却较低(P<0.01)。结论 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技术是一个有效的协助透气方法,最好采用双手操作。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气囊面罩 通气 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the technique of oropharynx airway with aerocyst face mask for pre-hospital care.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assisted ventilation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investigation.They were divided into mon-hand group  and both hands group,monitoring respiratory rate(RR),heart rate(HR),blood pressure(BP)and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Results  BP and SpO2 in both hands group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mon-hand group (P<0.05);RR,HR in both hands group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mon-hand group (P<0.01).Conclusion  The oropharynx airway with face mask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assisted ventilation method,the better is with both hands.

    [Key words]  oropharynx airway;aerocyst face mask;venting;method

    近年来,随着无创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不仅使部分患者避免了有创呼吸机所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使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是一种紧急的、可以快速进行的通气方法。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通过很多报道可以起到与气管插管同样的疗效。但对如何操作临床报道不多[1]。本资料通过院前急救40例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分别采用单手和双手操作,对其疗效的观察,提示使用方法得当,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在院前急救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40例使用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患者,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各20例,其病情均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需要给氧和呼吸支持。分别采用单手和双手操作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41岁。原发病:急性心肌梗死15例,中风6例,心衰肺水肿2例,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重症哮喘2例,严重外伤12例,电击伤2例,原因不明1例。

    1.2  方法  现场首先给患者置入口咽通气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鼓励其咳痰,如果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应先行吸痰),然后分别按下述方法进行通气。

    1.2.1  单手操作方法  术者将拇指和示指放在面罩的主体,其余的手指将患者颌向前拉和伸展头部。将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下颌下缘,将小指放在下颌角后面,用另一手挤压气囊而保持面罩的适度密封,挤压气囊的手要相当用力和协调。

    1.2.2  双手操作方法  术者将分别用双手的拇指和示指放在面罩的主体,其余的手指将患者颌向前拉和伸展头部。将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下颌下缘,将小指放在下颌角后面,由另一个人挤压气囊。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使用后1 h内心率、呼吸、神志变化及血氧饱和度。通气后,因有严重压迫性不适、痰多引流不畅或有窒息、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80%、持续烦躁、HR>140次/min、PaO2<50 mm Hg(1 mm Hg=0.133 kPa),而需行有创机械通气,视为无效。全程治疗病情好转,安全转运回病房,视为有效。其中单手使用两例出现无效,其余均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患者两种方法数据分析见表1。表1  40例患者两种方法数据分析除单手使用的两例患者最后又行气管插管呼吸机外,其余两组患者使用气囊-面罩无创辅助呼吸15 min~1 h后,呼吸困难均得以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SpO2均明显上升,呼吸、心率平稳,患者由烦躁不安转为平静。

    3  讨论

    以前临床医生较习惯并过于依赖气管插管,当遇到急性呼吸停止时,往往因术者操作技术或患者体型等原因,在行气管插管时耽误过长时间而贻误宝贵的抢救时机。因此采用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广泛,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会产生不良影响[2]。单手操作时一个人一般很难用一只手保持面罩的密封性,尤其在肥胖或无牙或面部多毛的患者。而且,一只手力气使用不均匀,用力时间也不能持续很长。采用双手就可以很协调用力,持续较长时间也不太困难。比较两组心率、呼吸、意识恢复时间,特别是动脉血氧饱和度,证实双手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临床疗效确实可靠。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在院前急救运用中最大特点是操作迅速、简便。只要掌握技术要领、规范操作并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就可以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并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的机会。对于训练有素的急救人员来说,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为保证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的有效性,笔者体会到应注意以下几点[3]:(1)选用透明、柔软硅胶面罩,半充气状态的密封面膜可有效防止漏气。(2)使用前清除口、鼻腔内异物,压额抬颏使头后仰,充分打开气道。(3)用拇指与其他四指对冲挤压气囊,送气时间不宜少于1.52 s,使送气压力<25 cm H2O,避免胃胀气。(4)选用附带氧气贮存袋的气囊,可极大地提高供氧浓度(FiO)。(5)通气过程中仔细观察胸廓起伏、肺部呼吸音,确保有效通气。(6)如果1 h后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恢复,应改气管插管。(7)在院前急救中,因为出诊的医护人员少,双手操作人员不够,我们采用随车护工协作挤压,平时对护工的简单急救技能给予培训,随车出诊后可以给予医护人员很多协助。

    综上所述,口咽通气管加气囊面罩通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通气方法,不仅十分适合紧急抢救场合,而且持续使用也可达到满意的通气效果。但是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其使用方法必须掌握。在人员够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双手操作。

 

【】
  1 时兢,谢卫.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内插管给氧在心肺复苏中氧疗效果的临床观察.临床急诊杂志,2006,7(5):426.

2 任宁,吴中亮.气囊-面罩无创通气用于呼吸困难患者救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753.

3 Rafaelortega MD.采用面罩和有阀门气囊进行正压通气,第6版.医学报,2007-10-1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