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围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以整体护理形式对82例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取石顺利,术后恢复快,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第一步,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对管道及并发症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经皮肾穿刺取石 微创手术 围术期护理
经皮肾镜术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经皮肾穿刺取石有一定的侵入性,手术定位及操作较难,扩张通道达26~30 F,易术中损伤肾导致出血[1]。我院于2004年9月~2006年12月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只需将穿刺通道扩张到14~16 F,并用输尿管镜代替肾镜进行手术,显著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提高了结石取净率。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2例,男55例,女27例;年龄25~71岁,平均48岁;单发肾盂、肾盏结石51例,双侧肾结石9例,不明原因的肾积水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例,复杂肾结石4例,其中有2例合并脓肾,结石最大直径3.8 cm。
1.2 手术方法 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前先取截石位,向患侧插入输尿管导管。再将患者改为俯卧位,在X线定位明确后选第10~12肋间腋后线与肩胛旁线区域作为穿刺点,经皮穿刺到肾盂。用筋膜扩张器扩张至14~16 F,置入斑马导丝,输尿管镜进入肾内,在高压灌注泵的冲洗下,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或钬激光等腔内碎石器进行碎石,取石钳取出结石。所有病例常规留置双J导尿管、肾造瘘管。
1.3 结果 全部病例均行经皮肾通道穿刺取石,其中4例复杂结石患者行多通道碎石取石,住院日5~10天,平均7天,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对MPCNL不了解,担心手术的效果及术后的恢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MPCNL的手术方式和优越性,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手术经验,说明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请已做该手术的恢复患者介绍体会,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2.1.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包括出凝血时间测定,尿液细菌培养等;嘱患者经常练习俯卧位,以适应术中的体位需要(这对于肥胖患者尤其重要),预防术中不能耐受俯卧位时出现呼吸困难而致手术中止。
2.1.3 做好皮肤准备及术前用药 本组有1例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浓度在9.42 mmol/L,按医嘱给5%葡萄糖液500 ml加胰岛素2 u静脉滴注,有效地控制了血糖,增强了患者对麻醉、手术耐受能力,术中取石顺利,安返病房。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和呼吸情况。对于行三通道取石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因通道损伤血管致大出血的可能性增大,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重要。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情况,了解手术中穿刺点的位置和失血量等。若穿刺点在第10肋间以上,当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并胸闷时要考虑术后发生气胸的可能,需及时向医生反映。本组1例出现气胸,给予吸氧、半坐卧位、穿刺抽取气体等对症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2.2.2 留置尿管护理 留置尿管是导致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因此要重视预防尿路感染:(1)妥善固定尿管,高度不可超过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2)持续开放尿管减轻膀胱内压力,减少膀胱尿液反流至肾盂的机会。(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000 ml以上,使有足够的尿液持续地冲洗尿道。(4)保持会阴部清洁,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每日用碘伏溶液清洁尿道外口,尿道口周围不可有分泌物。(5)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本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平均为1.6天,除合并脓肾的患者出现尿道感染症状外,其余未发生尿路感染。
2.2.3 肾造瘘管护理 行多通道MPCNL时,患者至少留置2条肾造瘘管和1条尿管,肾造瘘管护理甚为重要:(1)防止肾造瘘管脱落。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引流袋位置不得高于床平面,活动时不得高于造瘘口平面,防止管腔受压或引流液逆流。保证肾造瘘管固定在位,对于预防术后肾周血肿、尿性囊肿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需要行二期MPCNL的患者,如果肾造瘘管脱落,则二期手术时必须重新穿刺造瘘。(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记录。由于手术肾脏多有创伤,术后肾造瘘会引流出不同程度的血性液体,应向患者解释发生的原因,以消除其顾虑。(3)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至引流液颜色转清后再逐渐开始活动。若活动后引流液转为鲜红色液体,则应继续卧床休息。(4)肾造瘘管滴注。本组有2例脓肾患者术后在无菌操作下给予0.5%甲硝唑100 ml肾造瘘管滴注,30滴/min,每日2次。与以往局部用药方法相比,多条导管的单向滴注既可将脓细胞冲出,也可使肾内压降低,避免了单向冲洗可能造成的感染扩散。(5)肾造瘘管冲洗。若发现肾造瘘管引流不畅,且由上到下挤捏管道无效时,可在无菌操作下以适当压力(1~2 kPa)、适量生理盐水(5~10 ml)冲洗,不可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肾脏损伤[3]。本组有2例发生血块阻塞,均采用上述方法复通了肾造瘘管。(6)肾造瘘管拔除。肾造瘘管一般留置3~5天,待尿液逐渐转清、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夹闭24~48 h,如无不适则可拔除肾造瘘管。(7)保持肾造瘘口敷料干燥清洁,发现渗液及时更换。拔除肾造瘘管后造瘘口若渗液较多,嘱患者健侧卧位,通知医生用灭菌油纱布填塞造瘘口。
2.2.4 预防出血 术中、术后出血乃是MPCNL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如果短时间内肾造瘘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此时不能冲洗造瘘管或强求造瘘管通畅,而应夹闭造瘘管,使收集系统内形成凝血块,利用升高的肾内压止血,并应及时通知医生。本组发生1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 h后重新开放肾造瘘管,收集系统内的血块溶解后随尿液排出。
2.2.5 出院指导 内容包括:(1)嘱患者注意休息,4周内避免剧烈活动。(2)术后常规向患侧输尿管内留置1条双J管,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尿疼痛、尿频、血尿的情况,多为双J管膀胱端刺激所致,需向患者解释清楚,一般经多饮水和对症处理后均有缓解。嘱4周后返院复查KUB并拔除双J管。(3)根据结石成分嘱患者少进或不进以下饮食:浓茶、咖啡、啤酒、豆腐、菠菜、动物内脏等,防止结石复发。(4)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行超声检查有无结石复发或出现肾积水。(5)注意大量饮水,每次入睡前饮水200 ml,以增加尿量,降低尿中溶质浓度,减少晶体沉积[4]。
3 讨论
腔镜设备的和微创理念的普及使得MPCNL技术成为了一种能取代结石传统开放手术的一线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5],但术前、术后的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尤其做好肾造瘘管和留置尿管的护理,是早期发现问题、避免护理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重要措施。
【】
1 李逊,吴开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泌尿科杂志,2003,89:56.
2 Rigby D.Urinary tract infections:The hidden cause.Community Nurse,1998,4(5):30.
3 蔡珊玲,金华娣.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36.
4 马翠英,钱纬,吴林梅.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护杂志,2000,15(12):734.
5 李逊.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HL).手术学杂志,2003,7(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