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庄郁葱 时间:2010-07-13

【摘要】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患者,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困难,死亡率高。抢救8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护理体会,认为伤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积极及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加强对呼吸功能和肺部情况的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各种诱发因素,尽可能地阻断连锁反应,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肺水肿 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又称中枢性肺水肿或神经源性肺水肿。它不同于常见的左心衰竭所致的肺水肿[1]。我科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18例,根据这组患者的特点,我们找出其主要护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肺功能的监测和保护,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2007年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水肿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59岁16例;60岁以上2例。GCS评分均在3~8分。

    1.2  治疗结果  18例中好转7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病死率33%;1例长期昏迷。

    2  护理措施

    2.1  积极治疗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  颅脑损伤脑功能障碍是急性肺水肿的主要诱因,积极治疗和护理脑损伤,恢复脑功能是防治急性肺水肿的最基本措施。(1)将患者安置于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肺部情况,及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颅内压(ICP)监护能准确反应颅内压的动态改变,颅内压正常值在平静状态下<2.0 kPa;轻度增高为2.0~2.67 kPa;中度增高为2.67~5.33 kPa;重度增高时>5.33 kPa。本组患者给予脑室引流控制ICP在理想水平。本组病例中有3例在出现脑室引流阻塞,由及时的观测及时查CT发现继发或迟发血肿,在脑疝发生前行开颅手术,减轻了继发性脑损伤。(2)根据病情给予头部冰枕、冰帽,腹股沟等大血管表浅处置冰袋降温,或使用电动降温毯进行人工冬眠治疗,有效地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和耗氧量,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脑水肿。

    2.2  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肺功能的监测

    2.2.1  及时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  一般供氧浓度在30%~35%,保持血氧饱和度>97%。在发生肺水肿时,供氧浓度大于50%,及时做好对症处理。由于肺水肿反复发生,在发作间隙特别注意勤翻身、勤吸痰,吸痰后应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如发现痰量增多且伴有体温上升趋势,应考虑有呼吸道感染可能,应及时摄床边X线胸片,做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应用敏感抗生素。

    2.2.2  监测肺功能,早期呼吸支持  在监测肺功能时,除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程度及辅助呼吸肌的运动情况外,血氧饱和度监测和血气分析是监测肺功能的更重要的指标。在持续30%~35%的供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保持在97%以上。尽量缩短使用超50%的氧浓度,根据报道高浓度用氧的时间越长,肺的损伤越大。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下跌,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28次/min),血气分析PaO2<8.0 kPa时,应考虑有并发ARDS,立即予流量限制型机械通气,并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呼吸参数[2]。本组18例肺受累病例中,12例经机械通气恢复了正常呼吸功能。

    2.3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1)尽早进行肠内营养,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减少肠道黏膜萎缩,并可补充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一般在术后或伤后48~72 h内予置胃管,采用定时胃管内灌注混合奶或持续胃管内滴注要素膳两种方法进行。同时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体重改变,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弹性和肌肉厚度,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如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可采取肠外营养。(2)加强泌尿系统护理,保护和监测肾功能:颅脑损伤并发MODS累及肾功能者,预后差。本组10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

    应特别注意尿量的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休克时最为敏感的监测指标,必须做好详细、准确记录,特别注意单位时间内的尿量变化。定时测定尿比重,监测血生化,注意肌酐、尿素氮、血渗透压与血钠的变化。如连续6 h尿量<20 ml/h,且出现血肌酐明显升高时,有肾衰竭发生的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少尿期严格控制补液量及蛋白质摄入,及时处理高血钾及氮质血症。减少使用对肾脏损害的药物。注意维持血压,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使用升压药物维持正常血压,以保护肾功能。

【】
  1 刘胜,徐世杰,刘远新,等.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5-46.

2 胡其春,张永东,董又坤,等.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诊治探讨(附17例报告).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