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锡全 时间:2010-08-12

由马承源先生主编,濮茅左、李朝远、李零先生分别担任“释文考释”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近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诸位先生对这次公布的竹简作了很好的整理与研究,读后很受教益。这批竹简中又有不少新的内容和字形,对于研究有关问题很有意义。刚刚收到此书,开卷就遇到很多难题,近期已有不少学者在网上参与讨论。现选择《周易》简中还可议者几字,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周易》简二的“

今本作“需于泥”。整理者认为 即“坭字,通作“泥”。

今按: 形与我们目前见到的独体的“尼”不同,其形似从《说文》“衺徯有所侠藏也,读与傒同的“匚”,内中似有“物点”,但傒与尼读音有别。根据字形,我们曾怀疑 当是藏匿之“匿”的专字或者古体,然楚简《周易》简40的“柅”字所从“尼”之下部与此相同,故知“ ”为“尼”省形,整理者直接释为“坭不误。[1]准此,楚简从 的字,均应释从“尼。如《郭店楚简·尊德义》简17 [2]应释为“迡”,假为匿,意为藏匿、隐匿。匿,泥母职部(若,日母铎部。古娘日二纽归泥纽)。泥,泥母脂部。二字音近假借。如《说文》“暱或作昵。《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暱。”《周礼·考工记·弓人》郑注及《正义》、《文选·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李注并引暱或作昵。为什么尼可简省作 ,尼字的构形是否与甲骨、金文无异,还有探讨的空间。[3]《说文》:“尼,从后近之,从尸,匕声。”匕,帮母脂部,尼,泥母脂部。匕与所从的 形体有别。

,几见,整理者疑从子、从而省,即“孺”字,读为“需”。或释“包”,从子、

从包省。徐在国《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见《简帛研究》网页426日)认为从宛,他参与汤余惠主编的《战国文字编》40页将 隶定作从田、从苑。[4]

今按: ,下从子,没有疑问,与这批简的“子”形类同;关键是上部的 形。将 释从夗,很有见地,有关问题可以得到解释,我也赞同。但如何认识这个形体,一直疑惑不定。如果认其为“夗”字的右边偏旁演变,有上举“尼”省从 的证明。将其认作就是“夗”形讹变,倒与甲骨文近似。[5]但难以解释古文字中所有从 的字。因此,我曾经有如下的一点想法,不知是否有些道理。

与见于甲骨、金文的 形类似。甲骨、金文从 的鳧、 等字,于省吾、裘锡圭先

生有文考释。[6]所从的 可能就是俯仰的“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