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薛贞明 时间:2015-01-02

  4.4菌棒排放
  合理排放菌棒,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袋栽的温差变化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棒的排放形式一定要与环境变化密切结合,当温度在20~26 ℃时,菌袋可采用墙式排放堆码,按井字型将菌棒堆叠成垛,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 ℃以上时,菌棒一律为单行排列,排间距不小于50 cm,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且日夜通风。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 ℃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 ℃以下。
  4.5发菌期管理
  正常情况下,采取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 d倒袋翻堆1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袋时上下内外菌袋对调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和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分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料菌袋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菌温会随之上升,因而要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但要注意,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发菌期间,每隔5~7 d对菌袋周围环境喷施高效氯氰菊酯200倍液,可明显防虫、驱虫、杀虫。
  4.6催蕾
  当菌丝长到料袋3/4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的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催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央两旁薄膜,让冷空气直接吹击菌袋,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水1次,以降低袋温,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袋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状的原基时,即表明菌袋发菌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80%出现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如品种选择不对路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使菌袋形成了菌皮,管理上应立即散开料袋,降低袋温,并用刀片按“川”字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3道刀痕,刀缝长8.0 cm、深1.0 cm左右,每天中午喷水1次,按照常规管理,等待现蕾。
  5出菇期管理
  5.1码堆
  将生理成熟度一致的菌棒相对集中堆码,防止菌墙出菇参差不齐。在菇棚内先铺上地膜,揭掉两头的覆盖物,按单行排放菌袋,一层层堆码成菌墙,每层15~20个菌袋,层高5~7个,袋与袋之间不要紧靠在一起,相隔1.0 cm,以利透气、散热。为防止菌袋滑脱、菌墙倒塌,要充分利用墙体作依托,在底层靠走道的菌袋旁打桩立柱。
  5.2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毕,首先使菇棚具备适宜的出菇环境,此时菇场内不宜过暗,不能郁蔽,要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气新鲜,日常管理除了对菇场的地面、墙壁、棚顶和空间每天喷1次水提高湿度外,还应适当通风。凡袋口用套环加报纸封面的,应将封口纸划破、戳穿或完全除去;凡袋口采用扎绳、打洞透气发菌的菌袋,只将扎绳解掉,依品种情况分别对待:一是灰白浅色等品种,可保持原态,让其在透气孔内自然形成菇原基。不打开袋口,既保持料内水分,又因出菇集中、丛大、菇柄干净、商品性好、售价高。二是黑灰色品种,因好气性强、菇柄粗,在透气孔内菇蕾帽不出来,所以袋料菌丝一经发好,就应在袋两头中央部位用刀片划三道“川”形,刀缝长2.0 cm,缝与缝宽2.0 cm,当袋口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湿为主,原基体小嫩弱,对水分和风吹比较敏感,切勿对原基喷水,不需要大量通风换气。一旦原基满足了要求,就进入开放式管理,以保证氧气的供应。
  5.3珊瑚期管理
  进入珊瑚期后,应及时揭开菇棚两边的薄膜,让空气对流,如果进入珊瑚期后仍不通风或空气不对流,菇体只长柄不长盖,形成金针菇类形。珊瑚期通风要缓慢;通风大小,主要靠敞开薄膜度来进行,珊瑚期平菇的需氧量不是太大,因而通风量也不宜太大,若风力太强,气流过快,会造成小菇干枯。每天喷1次水,如遇到干燥天气,菇体上也可以少喷水,以防止菇体干枯和促进菇盖、菇柄的形成。雨天空气湿度大,适当通风,但不要喷水。
  5.4成形期管理
  当幼菇菌盖达到1.0 cm以上时,菇棚内的喷水次数要相应地增加,并可直接向菇体上喷水,以菌盖上不积水为宜。白色或灰白色平菇对积水比较适应,无异常反应;但黑色平菇对积水较敏感,极易产生黄斑。喷水时间为10∶00和16∶00各1次。随着菇体的长大,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喷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风量也由小到大;外界风力较大,不能开对流风,只能开避风口,并加大喷水量。
  6采收
  平菇成熟标准是菌盖边缘由内卷转向平展,此时菇体单重达到最大值,生理成熟度也最高,菇盖外缘韧性较好,菌盖不易破损,肉厚、肥嫩,商品外观性较理想,售价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时采收,采收过迟,菇体老熟,会散发大量孢子,不仅消耗料袋营养,而且孢子散发到其他小菇子上,也造成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时用手按住菇体基部,轻轻旋转就可。采后应将袋口残留菇体清理干净,接着进入转潮期管理。
  7转潮期管理
  第1潮平菇采完后,将菌袋停水吹晾4~5 d,再用重水循环喷湿菌袋进行补湿,以后每天喷轻水1~2次,并正常进行通风换气,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湿状态。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再经7~10 d管理,第2潮菇便会陆续发生。如遇天气反常、温度偏高的情况下,转潮速度将明显减慢。第2潮管理与第1潮管理基本相同。
  8参考文献
  [1] 黄红军.大棚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2):28,37.
  [2] 刘云勇,徐士高,石义宽.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09(3):66-67.
  [3] 张梅秀.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4):82-84.
  [4] 赵立伟,王积玉,李淑杰.平菇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6):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