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潘惠新 许开华 陈世昌 赵纪连

  摘要:阐述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浙鲜豆3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核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春季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试种成功,2008年推广示范种植,2008—2009年累计推广680 hm2,2008年7月17日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大豆研究所所长盖钧益院土考察浙鲜豆3号,2008年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6月26日邀请了慈溪市科技局、农业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测产和考察。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10.221 t/hm2以上,比常规菜用台75大豆增产28.6%以上。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浙鲜豆3号属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在浙江省慈溪种植,3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上旬地膜覆盖移栽,生育期92.5 d,比台75早2 d,在地膜覆盖直播下,比台75早1 d。株高44.2 cm,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7个,有效分枝数2.1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绿色。单株有效荚数20.2个,单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73.1 g,百粒鲜重82.1 g。
  1.2品质抗性
  鲜荚颜色深绿,口味香甜,质地柔糯,食用品质较好;据浙江省区试品质测定,鲜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2.57%,淀粉含量3.47%,有较强的抗病性,适宜冷冻加工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田间表现较抗病毒病、褐斑病,鲜荚表面风斑少于对照品种,根据2007—2009年田间试验,病毒病发病率小于3%,鲜荚褐斑病发病率小于2%,基本无风斑,主茎粗壮,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
  1.3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鲜荚产量9 184.5、9 384.0 kg/hm2,比台75大豆增产6.6%、7.0%,达到极显著水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种植产量平均分别达到9 274.5、10 247.1 kg/hm2,比台75增产17.5%、28.6%。
  2栽培技术
  2.1播种育苗
  尽可能实行小拱棚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直播。抓往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育苗移栽3月15—25日适期内播种。播前晒种1~2 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管理方便的田块。要求苗床宽1.0~1.2 m,深翻15~2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四周开好排水沟。采用撒播,播种量1 500~1 650 kg/hm2,盖土0.5 cm。育苗移栽秧田及时覆盖地膜和小拱棚覆盖。出苗前不通风,保持苗床25~30 ℃;出苗达70%时揭去地膜,适当通风降温,白天保持18~25 ℃,夜间10~15 ℃;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锻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