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伟华 时间:2015-01-02
  开食是指雏鸡第1次吃料。一般在雏鸡饮水后即可开食,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开食时间不能过晚,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容易虚弱,导致脱水,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初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胃肠容积较小,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且便于啄食的配合料为宜,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按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更换不同时期的配合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换饲料应循序渐进,让鸡有个适应过程,以免因日粮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4]。
  4注重温湿度调控,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是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鸡背高度或网上5 cm高度)为34~35 ℃,舍内温度27~29 ℃。以后每7 d降低3 ℃,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 ℃左右,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速度太快雏鸡不适应,生长速度降低,死亡增加。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在最初3 d,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将导致脱水,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5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制定防疫措施
  标准化养殖场饲养的雏鸡,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场发病。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
  6加强药物预防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3周龄前,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连用3~5 d可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2日龄后应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地壳珠利等预防。
  7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要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环节如有疏忽,都会造成大的损失。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应该在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堵塞养殖舍内所有洞口。
  8参考文献
  [1] 于德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0(1):3-4.
  [2] 辛英霞,胡月超,闫振富.雏鸡饲养管理十要点[J].新农业,2009(12):13.
  [3] 刘小莲.春季雏鸡常见病状况别和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5-356.
  [4] 赵子津.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J].农技服务,2009(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