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茶叶发展措施及成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常流 章传政 时间:2015-01-02
  为了改进茶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经济效益,1980年潜山县开始名茶创制工作。县农业局专门成立了名茶创制小组,样品分别送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学院进行品质分析鉴定。1985年邀请安徽农学院茶业系著名制茶专家陈椽教授到下河茶场现场指导,对制茶工艺和品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并建议将茶叶定名为天柱剑毫。当年天柱剑毫在南京全国名茶评展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从此,潜山开始生产全国名茶天柱剑毫,茶叶加工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继天柱剑毫名茶开发成功之后,潜山又陆续开发出天柱银曲、天柱翠竹、天柱仙芽、皖山翠曲、天柱毛峰、天柱云雾、天柱香尖等名优茶,形成了品种丰富的天柱名茶系列。
  3潜山发展茶叶经营管理的措施及成效
  1984年以前,潜山的茶叶经营由县供销社统购统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85年开始放开茶叶市场,县农业局成立了潜山县名茶联营公司,翌年改为潜山县名茶开发公司,一直延续至今。该公司在抓好本县茶叶生产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自始至终引领全县茶叶市场的走向,发展成为全县茶叶经营的排头兵。公司还主动参与茶区茶叶初制厂的建设,无偿提供技术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茶叶的发展。1996年,潜山县茶叶税收实行以亩定产、以值定税的源头控管方法,使茶叶流通更加便捷,茶叶市场日益活跃,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为有效保护天柱剑毫名茶品牌,县农业局联合县工商局、县技术监督局多次开展整顿茶叶市场活动,治理假、冒、伪、劣茶叶,维护市场秩序。
  本着规范茶叶市场经营,加快茶叶产业化步伐的思路,潜山县实施茶叶品牌、流通、产业化“三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天柱剑毫的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组建茶业协会,提高茶农的市场组织程度,改善流通渠道;以潜山县名茶开发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茶场+农户”的经营模式[3,4],建立具有潜山特色的茶叶经营网络。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潜山茶叶的发展,2002年全县茶叶实现历史性双突破,产量达到681.5t,比1995年增加301.1t,增幅达到79.1%;茶叶产值达到2 500万元,比1995年增加1 630万元,增幅达到187.4%,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4结语
  综观潜山茶叶的发展,总体上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与邻近的岳西县相比较,在无性系良种比例方面,岳西县茶园总面积8 533.33hm2,无性系良种茶园1 773.33hm2,无性系良种比例达到20%以上。潜山县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只有近10%,还需要扩大无性系良种繁育规模,以便提高鲜叶产量和品质,为茶叶生产提供更多优质原料。在茶园开采率方面,岳西县开采茶园6 666.67hm2,开采率在78%以上。潜山县的4个茶叶产区,2002年中低山茶区茶园面积2 176hm2,开采1 188hm2,开采率55%;低山和丘陵茶区茶园面积786.7hm2,开采593.3hm2,开采率75%;冈地茶区茶园面积443.6hm2,开采163.3hm2,开采率37%;低冈地茶区茶园面积67.1hm2,开采43.3hm2,开采率65%。在茶叶营销方面,岳西县成立了一家茶文化传播公司,提升岳西茶叶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知名度。而潜山县目前还没有成立茶文化传播机构,但是潜山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富有底蕴。历史文献中不乏诸多赞誉天柱茶的文化作品。天柱茶产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天柱山及其周围,名山名茶,富含值得挖掘的文化资源。在当前全国茶叶科技与文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潜山茶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参考文献
  [1] 蒋俊云.常州茶叶发展现状及思路[J].茶叶经济信息,2004(2):9-10.
  [2] 王云.关于加快四川茶叶发展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08(9):9-11.
  [3] 姚信恩,陈荣冰.福建绿色食品茶叶发展的现状、前景与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2002(2):11-13.
  [4] 王东明.大别山区茶叶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