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金凤 沈应柏 时间:2015-01-02

  4生根方法
  增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无菌苗,然而这只是快速繁殖和保种的过程,只有经过根培养,形成具有根、茎及叶的完整的植株,才能满足生产和引种的需要。早在20世纪末毕世荣等将冬芽启动培养后直接放在附加10~15mg/L IBA和将冬芽形成的愈伤组织附加2~5mg/L IBA+1~2mg/L BA的培养基上,2个月均长出根,形成完整的小苗。金晓玲等[13]将茎长2~3cm的丛生芽接于WPM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30~40d后形成根系,研究发现NAA效果要好于IBA。
  5展望
  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是解决珙桐种苗来源、扩大种植面积的重要的途径。虽然用成熟胚和冬芽作为外植体成功获得了珙桐的组培苗的报道,但分化率低,且褐化、变异严重,多数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处于试验阶段而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应进一步扩大外植体的选择范围,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差异,找出适宜的培养基种类、最佳的激素种类与配比以及适宜无机盐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是建立珙桐快速繁殖体系的关键。同时,应利用珙桐其他相关方向的研究成果,结合生物技术方法改良珙桐的品质,以用于珙桐的苗木生产。
  6参考文献
  [1] 李雪萍,何正权,陈发菊,等.濒危植物珙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江苏农业科学,2007(2):162-165.
  [2] 肖尊安,祝杨.植物组织培养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张家勋.中国的鸽子树——珙桐[J].植物杂志,1988(1):1-7.
  [4] 侯丽娜,杨民,于子文.珙桐的引种繁殖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5):61-63.
  [5] 万斌,秦帆.促进珙桐种子发芽的技术研究[J].西南园艺,2005,33(2):9.
  [6] 唐安军,龙春林,刀志灵.种子休眠机理研究概述[J].云南植物研究,2004,26(3):241-251.
  [7] 王伟伟,苏智先.珙桐种子休眠及催芽问题的研究进展[J].种子科技,2005,23(6):338-340.
  [8] 胡进耀,苏智先,黎云祥.珙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4):15-19.
  [9] 罗世家,周光来,王建明.珙桐芽体组织培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1-13.
  [10] 李仲芳,李卉,刘芳,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的愈伤组织培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2):52-53.
  [11] 张水成,白振海,张世卿.珙桐芽体组织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0-3851,3857.
  [12] 杨锋利,苏智先,杜保,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初代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6):83-84.
  [13] 金晓玲,吴安湘,沈守云,等.珍稀濒危植物洪桐离体快繁技术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7,34(5):1327-1328.
  [14] 董社琴,李冰雯,王爱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珙桐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4):291-293.
  [15] 李月琴,雷泞菲,林莎,等.濒危植物珙桐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69,5372.
  [16] 董社琴,李冰雯.珙桐离体根培养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7(12):206-207.
  [17] 罗世家.珙桐组织培养研究[J].林业科技,2006,31(4):4-6.
  [18]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9] 李秀霞.植物组织培养[J].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