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第三代图书馆技术的专业技能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5
论文摘要:面向第三代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技术、信息抽取和组织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语言理解技术等新技术,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进行定向培训、自学等有效措施,对其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争取新的更高的、全方位、大幅度地提高,包括数字资源的管理技能、信息的挖掘技能、信息的组织管理技能、信息检索技能等等。
一、图书馆技术学的
纵观图书馆技术学的发展,曾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早期技术
较早期的图书馆技术主要是应用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应用,以复印技术、缩微技术、机械化自动化为主要技术特征,内容包括书目组织的穿孔卡片的机械化技术、图文资源的缩微技术、资源传输(馆内书库之间)自动化技术、复印技术的应用等等。
(二)第一代图书馆技术—集成管理系统技术
勘称得上划时代发展的图书馆现代化技术,起源于是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机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化管理为特征的图书馆技术,称为第一代图书馆技术。
这一代图书馆技术,都不同程度地自动、半自动地实现了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典藏、期刊管理、书目检索、业务统计等工作计算机处理手段。
(三)第二代图书馆技术—信息资源开发技术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工作重点开始由的具体形式转到直接深入到其包含的信息内容上,图书馆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是数字资源的深度挖掘方面,这就是以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代图书馆技术。
(四)第三代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向为人们提供需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的服务演变。图书馆技术学的发展,也转变为以知识管理为主要形态,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技术。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帮助读者搜寻和利用知识的服务体系,其核心是以整个社会信息为基础,按照用户需要来组织合适的资源和服务,也就是说,整个图书馆技术体系由管理型转变为面向用户的应用型的技术体系。
数字图书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馆藏式管理和服务,融入整个社会的知识管理中,成为一个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的,由分布式数据库组成的信息服务机构,代表着21世纪图书馆发展方向。
第三代图书馆技术学体系,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化、化、自动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其技术的主要特征:支持信息的普遍存取;分布式信息存储与管理以及集成化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以分布信息处理与集成检索为特征,强调开放式的信息描述与组织,以用户跨类型、跨载体、跨时空地发现和获取信息为着眼点,可以称为“基于资源的数字图书馆” [1]。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方面,是诸多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在新一代图书馆的技术体系中,面向图书馆员操作应用层面的技术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数字化技术:包括传统信息采集和电子信息采集两方面,传统信息采集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扫描、缩微、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采集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处理。
2、信息抽取、组织技术:这是数字图书馆信息建设的重点之一,主要应用了MARC数据、DC元数据、XML等技术,对数字资源的体系进行组织管理,包括数据抽取技术、元数据持续抽取技术。元数据是图书馆数据仓库的重要构件,是“关于数据的数据”[2],是图书馆数据仓库建库的前提,同时也是进一步开展跨库集成检索的前提条件。
3、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很广泛。面向信息文献剧增、信息获取方式日趋网络化和多样化,对各种媒体、载体、不同类型的文献体系和数据库,进行分析、浓缩和提炼精粹信息,提高检索的深度和完整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利用数据挖掘可以对流通记录、检索请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补充和丰富信息资源,并可分析出文献的利用率,及时剔除过时的文献信息。
4、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包括文献以及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检索。文献检索以全文检索为主,还涉及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人们在这方面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使用先进知识组织技术[3],尤其是近阶段来本体(Ontology)在知识组织体系上的应用,使得检索者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全文检索,更是逐渐向概念检索等高智能性的检索过渡。新一代检索技术还注重于跨库集成检索,即一站式检索。用户在统一的界面输入检索关键词,就可以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跨时空、不受地域限制地存取,通过统一界面集成化地检索不同介质和不同格式的分布式的信息。
5、自然语言理解技术[4]:自然语言理解就是研究如何能让计算机理解并生成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目的在于建立起一种人与机器之间的密切而友好的关系,使之能进行高度的信息传递与认知活动。
近年来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检索技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检索从目前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或概念)层面,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与处理能力,具有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方便、更确切的搜索服务,更是跨库集成检索重要的技术。
二、职业技能教育的内容
第三代图书馆技术促使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走向了高层次、高速度、高技术含量,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走向了高品位、高技能、高素质,必然对其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基本技能素质的全方位、大幅度地提高:
(一)数字资源的管理技能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收藏、开发、传递和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被分割成两大部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和网络数字资源的管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管理,既要求掌握图书馆情报知识,也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即数字化技术,如:扫描、缩微、光学字符识别(OCR)、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采集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处理。
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则更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纳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范围内。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依据本馆馆藏建设原则、主要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特点,对网络资源进行鉴别、筛选、重组的开发利用,把大量随机、分散、无序的网络信息资源转变为有序的信息,并下载到本馆计算机的服务器上,建立本馆的“虚拟馆藏”数据库,以此来扩大馆藏范围,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信息服务的能力与竞争能力。
(二)信息的挖掘技能
信息的挖掘就是在知识的文献剧增、信息获取方式日趋网络化和多样化的情况下,为读者排除阻碍其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各种障碍,开发“虚拟馆藏”,使读者能够轻松获得所需文献信息。要排除障碍挖掘读者所需信息,馆员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和灵活的技能,因为读者获取的信息包括多方面,如:各种媒体、载体、文献供应商、不同类型的文献体系和数据库、分类体系、关键词表、不同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还包括对读者检索心理的把握和引导、对读者需求的分析、相同需求不同检索系统中检索词的选择等。因此,馆员应该具备信息挖掘的能力。
(三)信息的组织管理技能。
图书馆馆员根据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开发出多功能、简单易用的工具,如网络接收控制软件、网络内容选择平台、全文本和多媒体检索工具、防病毒软件、防火墙与信息加密技术等,在对文本内容和用户提问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剔除过剩信息,浓缩提炼精粹信息,提高检索的深度和完整性,同时还要保障信息的可靠性与网络的安全。实际上一个图书馆的环境并不局限在工作本身,图书馆馆员也要熟悉与图书馆有关的外部环境,而不要求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之才,以免造成只见木不见林的图书馆馆员。图书馆馆员还要有外部信息源组织知识的积累,因为未来发展要求他们具备深刻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在广泛共享信息中,既要考虑到某些信息的保密性,但也应尽量使信息交流方便、容易。另外,图书馆馆员还要有信息经济的训练,提高信息的价值。 (四)信息检索技能和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因特网的日渐普及,许多用户有了可以从中获取信息的机会。但面对网上浩瀚如海、包罗万象、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用户却不知从何处去查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馆员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而应该向信息用户传授获取和利用各种媒体信息的技巧与方法,使他们具备独立操作和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用户的网络信息素养。
网络信息素养[5]是指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即有效地使用和创造网络信息的能力。其内涵包括使用和创造网络信息的意识、获取与传递网络信息的技能、正确评价网络信息的方法。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重在培养用户寻求信息和利用信息问题的能力,实际内容包括:信息基础理论和信息意识;多元信息媒体形式、特征及使用方法;网络知识与实用技术;机操作和使用方法。其中,信息检索技术的应用,如光盘检索方法、网络查询技巧、常用数据库介绍等是用户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素养的培养,帮助用户不仅掌握图书馆传统的印刷资源的利用方法,以及局域、广域、全球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方法,懂得如何利用系列工具从网络中获取所需信息。
三、职业技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首先是上级领导思想观念要转变,对图书馆的认识要提高,要将招聘、甄选人才的权利下放到图书馆。随着信息时代的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将面临重大变革,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技术、数字信息技术正把传统的、相对意义独立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新境界;其次,馆领导也要对每个岗位人才要有一个整体认识和长远规划,要多元化引进人才和慧眼识人才,使每位馆员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三,每位图书馆馆员更要操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特别是面对功能扩大、服务内容日益增多的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图书馆技术和数字图书馆服务,馆员不但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还需扩大知识面,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馆员的整体技能
馆员的整体技能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图书馆要制定一套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分批、分层进行培训。
首先,通过学术研讨、专题讲座,不断拓宽馆员的知识面,使其及时准确地了解网络的发展。通过专业技能的补缺培训,使馆员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例如,对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加强图书情报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图书情报学理论的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加合理地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馆员,要进行网络信息知识、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其次,要进行定向培训。近几年,各高校有一部分高学历、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图书馆馆员工的队伍中来,但由于知识更新很快,图书馆要根据人才结构的现状和实际工作需要,不断选派这些高学历、多学科、基础好、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馆员外出学习,定向重点培养。
第三,要鼓励自我学习。这是大多数在职馆员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的主要途径。馆员要结合岗位职责要求,针对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能力,边学边干,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技能不断得到提高,承担起新的重任。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图书馆馆员技能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不被时代所淘汰,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文献:
1.朱君,论复合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演变[J],图书馆,2005,(6):74-76,103.
2.吴显义.我国元数据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2005 (1):15-17
3.彭静,倪波,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_信息处理技术世纪回眸[J],图书馆,2000,(6):30-33
4.基于语言理解技术的网络检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14(2):42-43
5.康桂英,俞以勤,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新型学科馆员信息素养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8(6):109-111
上一篇:图书馆对文献开发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关于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