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福建四堡刻书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沈得濠 时间:2014-06-25
  3 福建已有了闽北建阳这个著名的刻书中心,落后的闽西山区,何以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四堡刻书
  
  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四堡刻书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邹学圣。明代的《闽书》称:“汀州府士知读书进取,民安稼墙,少营商贾。”《闽都疏》亦称:“闽西诸郡人皆食山自足。”宋时四堡已有刻书业,但在一段时间内却未有大的发展,直至明万历八年,时任浙江杭州仓大史的邹学圣辞官归里,将苏杭先进的印刷技术带回四堡,并让子孙以此为业,创办书坊,带动四堡印刷业走向规模化发展。在他的推动下,小小的雾阁就有书坊六十余家。同时还充分利用了闽西地区发达的造纸业,质量好的有宁化冶平乡生产的玉扣纸,连城姑田生产的宣纸;质量差的有宁化安乐生产的毛边纸。雕版所需的木材,印书所需的纸张,印刷所需的油墨在四堡都可以很方便的获取。此时,就外部环境来讲,明、清两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得四堡地区生产的书籍有广阔的市场。内外环境都促使并保证了四堡刻书走上了快车道。
  建阳火灾,使四堡刻书在清初大放异彩。元末,建阳麻沙遭受一场劫难。公元1363年,战火把麻沙书坊化为灰烬,闽北刻书业元气大伤。经过一段消歇,明初麻沙西边七公里处崇化书坊崛起,使福建刻书业进人又一个高峰期。公元1499年,建阳书坊又一次发生火灾。到了清代初期,建阳书坊已经开始衰弱,王士祯“今则金陵、苏、杭书坊刻板流行,建本已不复过岭”,建阳书坊从南宋延绵数百年至此已是残喘了。而四堡则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建阳衰微留下的市场空白,通过族商和前店后坊等形式快速占领了市场。
  
  4 对“岁一刷新”“藏版所有,翻印必究”如何理解
  
  “岁一刷新”“藏版所有,翻印必究”可以说是四堡刻书业的特色之一。在几乎所有关于四堡刻书的文章中都有提及,但往往一带而过,未予深入。在涉及四堡刻书的文章中把“岁一刷新”解释为:每年农历春节前,各书坊将当年拟出版的书目张榜公布,避免重复,防止过度竞争。但这里有个问题,虽然古代书籍卷帙浩繁,但也会有常用书(如科考用书等)和热门畅销书,如果这时有两到三家甚至更多家都准备开印,那该如何协调,最终以什么方式决定谁来印,特别是四堡存在着两个姓氏的大家族,那家庭间又是如何平衡利益?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弱肉强食”应该是不二法则,家族内应该是有权有势的占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利润;而家族间则由于势力均横可能需要平衡。
  而其所津津乐道的“藏版所有,翻印必究”则完全是利益在作怪,与现代的“版权”一说完全搭不上界,除非是著书者本身也从事刻书活动的,或著书者授权给某家书坊印刷,那“翻印必究”还较为理直气壮,但如果是有人得到一本珍籍,印刷出版,市场反映良好,那别人据此也进行翻刻则有何不可?
  福建是全国最早从事刻书的地区之一,研究它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从多角度来研究。今笔者仅对心存之疑求得一解,望行家多为指正。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