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图书馆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桂芳 时间:2014-06-25

  [摘要]本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图书馆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中应正确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和建设措施。
  [关键词]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   
  20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高素质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增设了非师范专业,确立以师范教育学科为基础,文、理、工、管理学科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由过去单一的师范性人才培养模式向综合性方向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数、招生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7年,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达到了2:1至5:4左右[1]。这表明,师范院校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此,师范院校图书馆必须随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而调整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建立非师范专业文献体系,处理好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的文献资源分配关系,形成一个合理优化的馆藏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要。
  
  1 非师范专业文献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范院校图书馆一直围绕培养育人型人才的任务,履行着教育和情报信息职能,其藏书建设必然以满足教育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技能和适应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为目标,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专业性。因此,新设置的非师范专业文献馆藏资源基础较为薄弱,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发展明显滞后,师生日益高涨的文献需求与图书馆非师范专业文献信息提供能力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主要问题如下。
  1.1文献资源发展不平衡
  多年来,师范院校图书馆的藏书模式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藏书据守于师范专业的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基础理论、教学课程参考资料和学校管理,以及作为综合教育和相关教育的政治、经济和历史等方面文献信息,师范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占据一半以上的馆藏量[2]。而计算机应用、社会管理、工业技术、设计、装潢、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方面的专业文献资源的入藏得不到重视,馆藏量少,文献资源发展不平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专业发展的需要。
  1.2藏书数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大招生以来,师范院校由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增设非师范专业,扩大非师范专业招生规模。目前一般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招生规模基本与师范专业招生规模保持平衡,也有少数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招生规模高于师范专业招生规模[1]。新增设的非师范专业大多是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图书馆藏书积累不够,读者人数的剧增,导致非师范专业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人均占有图书量严重不足,图书馆非师范专业文献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1.3文献信息质量不高
  师范院校图书馆由于受学校过去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内容的限制,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较窄,非师范专业文献的收藏种类单一、层次相对较低。能够深度反映非师范专业教学内容和科学研究的文献信息收藏少,质量不高,与新设置的多个非师范专业和课程内容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师生对文献信息“新、高、精”的要求。
  1.4经费投入不足
  学校扩招后,正处于建设和发展阶段,各项基础设施急需改善,经费缺口较大。现有的经费往往向被作为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倾斜,对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加上图书价格逐年上涨,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购买力下降,使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文献收集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剧了非师范专业文献供需的矛盾。
  
  2 认识并处理好非师范专业文献建设中若干关系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建设,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师范院校图书馆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非师范专业文献建设,尽快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应注意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2.1文献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为师范院校图书馆规模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追求非师范专业藏书规模发展时,要遵守文献资源入藏原则,合理规划文献资源建设。尤其要注意文献信息的内涵,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没有数量的馆藏缺乏服务的基础,同样,没有质量的馆藏缺乏服务的价值。师范院校图书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追求非师范专业文献信息大规模发展时,力求数量和质量统一协调发展。
  2.2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关系
  非师范专业和师范专业文献建设是一个相互协调、互补优化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非师范专业起步晚,文献信息藏量不足,其文献资源应该优先建设,特别要加大教学和科研参考书的入藏比例,满足新增专业对文献的需求。师范教育专业是学校的基础专业,其文献建设仍然是重点。图书馆要根据学科发展方向,保证非师范专业文献优先入藏的同时,兼顾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文献的收藏。既注重入藏文献的学科系统性,又注重收藏适用范围广、阅读率高的文献资源。
  2.3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关系
  纸质文献一直充当图书馆馆藏文献类型载体的龙头,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发挥着教育作用。纸质文献便于携带,易保存,无需现代化设备辅助就能反复使用。电子文献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传播媒体,与传统纸质文献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新、信息量大等特点,但对电子文献的利用,需要借助现代化设备,建立系统平台,没有一定经费保障是无法正常运用的。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各有优劣,在当前图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非师范专业文献建设应根据文献类型、载体本身的发展趋势和师生的需求,处理好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入藏量。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以纸质文献为主,期刊、重要会议等检索类文献以电子文献为主,同时兼顾新创办的纸质专业期刊的入藏。这样,有助于优化馆藏结构,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4图书馆与教学部门的关系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出发点,是为学校各学科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即根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科研需要,为师生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文献信息。图书馆应加强与各教学部门的联系,熟练掌握各教学部门非师范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及时了解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方案,前瞻性地对馆藏文献做出调整,灵活地设计出新专业教学和科研参考书的采集方案,及时为新专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文献信息补充,使非师范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 非师范专业文献建设的措施
  
  藏书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图书馆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图书馆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非师范专业文献资源建设,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3.1转变观念,调整藏书原则
  师范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规模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图书馆的文献收藏方向和发展规模。当前,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有了比较大的变革,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工业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其相适应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基本建立[3]。图书馆应跟上时代潮流,适应新情况,转变观念,坚持以读者为本,及时调整藏书原则,确定各学科、各层次、各种载体类型及各种文种文献的入藏比例,制定合理的图书经费分配策略。非师范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图书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性为重点,兼顾相关理论、文艺、科普读物的文献入藏原则,全面提升非师范专业教育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使馆藏文献资源平衡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