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生态模型构建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黎娜 闰姗姗 时间:2014-06-25
   4 图书馆生态化工作模式要点
  
   为实现图书馆生态化运行,使其形成动态平衡的系统,应健全各主体部分的生态职能,将各 方面的理论转化为可实施管理的制度应用到馆员日常工作中。根据前文论述的网络条件下图 书馆生态化运行模式,图书馆可在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
   4.1节能环保
   一个生态图书馆至少要为人们提供清洁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倡导自然、健康、低 耗能、无 污染的图书馆是重要的追求目标。这样做不仅令人们享受到生态图书馆带来的美好体会、减 少了图书馆自身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负担,同时作为公共文化的代表向人们长久地宣扬着可 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意义深远。
   图书馆作为一个人流量和能耗非常大的建筑,若在建筑设计时采用节能环保方案,会产生突 出的节能效果。对于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馆舍,仍可在技术和管理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达到较高 节能环保的要求。如内部布局按大开间、全开放、全方位的模式设计,从过去以空间功能为 单一 目标转变为以空间、功能、资源、环境并重的多重目标;对馆舍内的主要耗能设备合理管理 、利用,结合绿化、合理布置,使图书馆舒适明亮整洁;探索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最大可能地做到节能;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清洁 明亮雅致的环境,引导读者保持良好的习惯,共同维护美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4.2人文生态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它见证着人类前进的脚步,珍藏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建筑被看 做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已有不少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图书馆室内环境设 计 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具有有强烈的文化韵味、人性化的空间艺术及以人为本的无障碍 设计,使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相互影响、共同促进[4]
   4.3信息生态
   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收藏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使资源在被保存 得更加完好的情况下,大大提高利用率。此外,以公共服务为平台、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 需求为动机的新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出现,使图书馆走上了数字化发展之路,信息动态开放 ,资源利用率极大 提高。但是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信息技术水平不均衡造成信息生态化运行受到破坏,如数字 鸿沟的形成、信息传播噪音的增多、垃圾信息的增加、虚拟空间与现实需求的错位以及数字 信息的无穷化增加与图书馆实际承载能力的矛盾等问题出现,并且呈继续发展、 扩大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要保持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生态化运行,就应该将工作重点 集中于解决上述问题。
   4.4人性化管理与服务
   科学文化资源只有被人们充分利用,才算完成其自身使命。而图书馆要摆脱仅作为藏书 场所的定位,成为一个人文生态场所,就要承担管理传播优秀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利用资源 需 求、激励人们分享科学文化资源的职责[5]。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看,追求人与自 然和谐 共进的目标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生态要求。图书馆要追求读者、馆员共同在亲切、融洽的文 化氛围内互相激励、良性互动。首先,人性化服务更加重视人的感受,让读者同时也令馆员 保持愉悦的情绪,是建设和谐的图书馆学习工作环境的第一步;同时,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要 求提高,准确而快捷的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需要馆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和科学文化 素养;除了对读者的需求予以满足外,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单元,在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 ,应注意维持绿色的资源环境,过滤垃圾信息,宣扬文明的信息资源利用和交流方 式。总之 ,读者在快乐中学习,馆员在快乐中工作,建立起良好的图书馆人文生态文明。
  
   5结语
   生态图书馆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仍处于认识和探索之中。本文根据现有的科 学文化水平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初步构建了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图书馆建设运行模式,并 探寻了目前可以付诸实施的工作内容。然而可以预见,随着科学与社会理论的发展完善,构 建一个体系完整、结构清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生态图书馆即将实现,现代图书馆将有条 件构建为一个集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与人文资源之大成的生态体系,在信息、物质、能量、 文化方面都与人和自然形成完美的生态平衡,并将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建年.关于生态图书馆的几点思考[J].争鸣,2008(1):63—65.
   [2]罗春华.图书馆文化是绿色文化[J].图书馆论坛,2002(8):12—13.
   [3]张璇.论新图书馆形态下的人本主义与环保观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12):7—8.
   [4]朱永忠,张芳.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文化[J].建筑文化,2006(12):49—52.
   [5]蒋永福.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其中国语境表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2):21 —2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