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文献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开发利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阮小妹 覃熙 时间:2014-06-25
  [摘 要]在与东盟国家全方位的开放与合作中,图书馆应正确有效地做好东盟文献信息整理和开发工作,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发挥自身区域信息中心的作用。通过对一些做得较好的图书馆、研究中心、网站等机构的研究,探讨做好东盟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相关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东盟;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开发利用
  
  1 前 言
  从2001年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至今,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在与东盟国家全方位的开放与合作中,图书馆做好东盟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东盟文献信息是指有关研究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民俗风情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料,包括书籍、报纸、期刊、网络资源等。图书馆应做好东盟文献信息的建设工作,将各种获取到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让用户更好地同步获取经济文化发展的信息,从而达到发挥南方省(自治区)图书馆尤其是广西图书馆界在其区域信息中心的作用。
  2 东盟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这些年来,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及其他科研部门均重视对东盟文献的收藏,各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东盟文献资源收藏体系。一些图书馆还成立了专门的东盟文献资料室或资料中心,所藏也相当丰富。
  2.1 各类图书馆的东盟信息资料库已初具规模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了东盟文献专题阅览室,收藏有与东盟国家相关的图书文献1 000多种,共2 000多册。近年来,该馆搜集了大量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的各类宣传资料,包括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出版社、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等单位的宣传资料,如博览会标志、会刊、光盘、招商书等,建立了《东南亚风情资源库》《东南亚研究论文库》《中国—东盟博览会》三个东南亚数据库。这些资料具有专指性和连贯性,记载了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具有很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价值[1],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东盟文献信息中心于2008年成立,拥有国内较为完整的东盟文献资料体系,东盟语言原版图书1.4万余册、报刊80余种,支撑亚非语言文学教学、科研的中外文图书24.3万册。其中,越、泰文资料的收藏规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首屈一指。依托这些资料,该校东盟课题研究蔚然成风。据统计,近10年来该校获得厅部级以上涉及东南亚研究科研项目的就有117项,为该校获得亚非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民族学博士点建设资格创造了条件,对该校东盟学科群教学科研的建设及“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的办学定位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厦门大学的东南亚研究中心保持了东南亚资料搜集方面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目前,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拥有国内高校中面积最大、东南亚研究领域图书种类最齐全、资料最丰富的独立资料室。经过47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心现有馆藏图书4.2万册,其中英文版本书籍1万册;报刊1 630种,英文报刊880种;近1万份专题研究论文。该资料室已成为国内公认最好的东南亚研究资料中心之一。
  此外,深圳、云南等地的图书馆也都相继建立了与东盟研究相关的信息中心。
  2.2 搜集、整理和开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各图书馆的东盟信息资料中心在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实际工作中,距离理想的建设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文献信息资料种类不全,文献资料结构不太合理。图书资料多,而期刊、科技报告、产品信息、档案、电子出版物等资料少;有关语言学习和各国旅游方面的资料多,能直接服务于中国—东盟的经济建设和技术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参考资料相对少;原版文献方面,越南、泰国的较多,其他国家的很少。
  二是现已有的东盟文献资料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课题研究人员、留学人员、出国公办人员以及商务人士等对相关的文献信息的需求度很高,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比如图书馆相关的开发宣传工作不到位、文献使用不方便或因为读者本身检索意识不强等,使得整理出来的文献资料利用率较低。
  3 东盟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策略及方法
  东盟文献信息资料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就必须根据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建设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东盟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既要考虑全局,又要有侧重点,以购买为主、交流为辅。要考虑原版图书与中文版图书相结合、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尽可能系统地采集有关东盟国家的主要文献信息资料,同时还应该注重开发与宣传,提高东盟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3.1 有计划地搜集与整理
  3.1.1 东盟纸质文献的采集。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复合型图书馆,在进行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期刊、报纸的采集都是首选的工作,而原版东盟文献的搜集难度较大,可以通过以下渠道采集:一是通过相关机构(如图书进出口公司、外文出版社等)订购有关东盟文献资料;二是请相关专家指导并推荐书目,派专人出国采购东盟文献,采购东盟各国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图书及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尤其要搜集目前文献信息资源较少的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家的图书和音像资料;[2]三是通过中国—东盟图书展采集东盟文献。该书展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采集东盟文献的好时机。如“2009中国—东盟图书展”汇集了中国及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200多家出版机构的2 000多个品种、6 000余册图书和音像制品,内容涵盖经济、法律、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医药卫生及语言文学等诸多方面;四是与东盟各国图书馆建立交流关系,通过出版物交换、互赠等方式获取相关文献。由于期刊、报纸等资料更具时效性,因而对它们的采集也不容忽视,除了及时与报刊发行局联系做好当年的征订工作外,还应根据需要补购一些有价值的历年刊物和报纸。
  3.1.2 东盟电子文献的采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在变化,印刷型出版物迅速地数字化,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使文献信息的利用空前便利。事实上,对当今用户来说,电子文献更方便检索和利用,而且价格相对便宜,这对东盟资料的采集更为有利。因此在东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我们应该加大对电子文献采集的比例,如超星电子图书,方正电子图书,中国知网收录的电子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大型数据库以及相关东盟信息的影音视频资料,都应该列为重点采集范围。
  3.1.3 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建立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反映东盟各国历史现状和发展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不断涌现。网络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及时、迅速,图书馆应加大力度搜集这些独具特色的信息源。为了保证搜索到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网络资料的搜集应该以官方网站为主。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已相继建立了与东盟相关的信息资源官方网站,这类网站应该成为中国—东盟信息文献网络资源搜集的首选途径。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