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美君 时间:2014-06-25
     摘 要:数字技术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高校图书馆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虚拟资源  图书馆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办学指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是应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需求而发展的下一代新型网络资源组织模式,所以,加速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数字图书馆的内涵与特点所谓数字化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包括历史文献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贮和传输,为读者提供现代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并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组织用户访问数字化文献信息,如电子期刊、声像资料、多媒体资料等。它是社会信息基础结构中信息资源管理、存储和传输的基本组织形式,拥有丰富的超容量多种媒体介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依托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而存在,并通过网络为信息需求者提供高效、快捷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馆藏数字化,即图书馆利用信息存贮技术把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电子文献,实现知识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二是传递网络化,即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环境,数字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跨库连接的信息存取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获取;三是资源共享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图书馆的联合在网上实现,各信息服务系统相互融合,用户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四是操作电脑化,图书馆各项业务流程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五是服务社会化,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适应用户需求日益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打破传统图书馆对读者的种种限制,如身份、年龄、职业等,从多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六是馆藏特色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大系统,各个图书馆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图书馆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信息资源编成数据,通过网络奉献给读者,共同担负起传递信息责任。
      二、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1.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展了若干数字图书馆项目,促进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自1996年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并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来,“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拉开了数字化发展的序幕。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整体水平也较高,不少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功能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过渡,开始步入校园网络建设时期,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馆藏资源主要以纸质文献为主,是一种混合型资源。多数高校都面临馆舍面积与书刊馆藏资源严重不足,购书经费吃紧,纸质文献花费大、占地多、利用频率低等情况,因此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已迫在眉睫。目前多数高校都建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镜像站点,有的高校多则有上百个数据库,少则也有几个、十几个数据库。这些数字资源主要都是外购数据库,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有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等。
    图书馆利用这些数字化资源,通过校园网,向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2.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上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开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显然制约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二是信息资源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由于我国的高校网络信息资源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各高校所建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在数据库结构上不兼容,并且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规模的、易用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积极研制并引进国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落后。资源数字化的手段,有传统的手工操作、键盘输入、数码成像技术、图片扫描数字化保存等几种形式。在我国,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购进了光盘数据库,这便于教学和科研,但对于本校图书馆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以及文献资源数字化上却发展缓慢,因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四是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诸如馆藏数字化所引发的复制权问题,开发数据库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等等。
    五是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宏观规划,重复建设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不仅浪费了存储空间,而且还浪费了信息资源建设者的时间,且没有给网络用户带来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1.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尽管传统图书馆是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它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的各种局限性与落后性,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为主,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存在物理空间的局限性、时间的有限性、馆藏的有形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等缺点,导致了传统图书馆的重藏轻用,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知识的迫切需求。而数字技术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传统图书馆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力求变革,向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信息社会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
    2·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传统图书馆要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走数字化道路,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为支持。没有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为后盾,建设数字图书馆就等于纸上谈兵。一个图书馆拥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势必推动图书馆向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图书馆能够给信息需求者带来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只要读者需要,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网上检索、浏览、咨询、馆际互借、专题研讨等服务,这些服务将根据读者的个别需求和特殊需求,发挥远程、交互式、同步化的功能,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走数字化建
设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3·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地位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服务质量差、手段落后,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图书馆工作人员存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整个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不高。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从纸质文献馆藏到数字化文献馆藏,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化操作,从面对面的被动服务到网络式的应答服务,从服务内容的简单性、手段的单一性到服务的知识性、多样性,从馆员由守摊式的服务角色到信息导航员的转变,数字图书馆的馆员成为有多种知识和专业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都将是前所未有的,这样的图书馆完全是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它以现代化、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读者,提升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1·虚实资源融合共建,构建科学化的馆藏资源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呈现出印刷型与数字型复合并存模式,它们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从高校用户的需求来看,各学科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仍占很高的比重,这说明在以提供阅读为主的大学图书馆中,传统馆藏文献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数字化的虚拟资源作为新型的资源形式,不能代替传统的信息资源和交流方式。但数字时代的任何图书馆也都无法靠自已有限的实体资源来保障用户满意的服务。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必须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的馆藏发展理念,从用户需求出发,优化配置馆藏资源结构,以融合互补的共建策略,实现虚实资源的和谐发展。注意保持实体馆藏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通过虚实资源的和谐共建,以及网络信息资源馆藏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功能和优势。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