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图书馆新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洲 时间:2014-06-25
  3.尝试性的创建图书银行
  建立图书银行是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建立一个有馆内专家参加的“存书审核小组”,对“储户”递交的存书根据其价值和流通频率决定是否收存,通过存书审核小组验收的文献,根据新旧程度和使用价值,经双方协商同意,确定折扣价,为每位“储户”办理“存折”,每次存取的详细记录都会反映在“存折”上。“存折”余额每满50或100元,个人所持借阅证即可在原有借书最大册数基础上增加一册借阅权限,以此类推,最多可增加五到十册借阅权限。图书银行作为自助式的“精神快餐”,让那些闲散图书走出了个人天地的小圈子,进入了读者互助互利的大网络,极大的调动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丰富我馆的藏书量。
  4.定期组织“读者个人图书交换交友会”
  目前,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手中都存有一些相对“过时”的图书期刊,有些甚至是长期滞留家中,暂时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又感到可惜,使这些文献资源真正成了“死”书。而图书馆是读者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每天的读者流通量很大,所以,定期组织举办“读者个人图书交换交友会”,即可以让那些“死”书活起来,发挥它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馆读者们之间的友谊,为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办馆理念,必定会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新馆外围开辟阅报栏和信息园地
  图书馆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随时随地起到对社会的教育职能。可以在图书馆的外围最醒目的地方开设阅报栏,派专人负责每天更换报纸,让来馆读者和路过的市民随时都可以看到最新的全国各大媒体的报纸。开辟信息园地,为各个阶层的读者提供一个发布个人信息的场所,这也是新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的具体体现。
  三、注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是搞好图书馆事业的关键所在
  图书馆员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财富,是实现图书馆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图书馆是否能搞好,关键是馆员的素质问题。因此要求我们的馆员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具体办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健全合理的激励制度
  新馆开馆前,率先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馆员守则等,适时对馆员进行开馆前的培训。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并通过这一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处于工作实绩的竞争之中,不断处于外界和自我的激励之中。同时也使馆员清楚认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获得良好的待遇。
  2.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和岗位轮换制
  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务效率,就必须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年龄、资历、职称等限制,使现有人员开展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业务岗位双向选择,并签订各级责任状,规定工作目标,无论以前什么职称,一律以现任工作岗位支付工资。另外,岗位轮换制度也是调动和提高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切实可行好方法,每一年到两年,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作适当调整。这样既可以加强岗位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可以促进馆员为适应新岗位、新工作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3.开展馆内岗位培训和组织馆外参观学习
  馆内岗位培训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在职人员进行的某一业务或某一专题的培训;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馆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组织馆员们走出去,参观其他兄弟省市图书馆,或开展馆际间的业务骨干交流等,这样既可以使馆员开阔视野和拓宽今后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学到别的馆的先进经验,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总之,图书馆新馆启用后应围绕“以人为本”建立“人文”服务理念和创建“人文”环境,开展多种读者服务模式,为各阶层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龚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和谐社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2]赵文广.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
  [3]李煦.论图书馆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质是服务.图书馆,2008(1)
  [4]徐丹黎.创建高校图书银行的构想.贵州学刊,2003(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