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创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传霞 时间:2014-06-25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新理念
  既然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网路化、信息化和特色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新理念,是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先导。没有科学的服务理念,就不会实践化为好的服务工作和水平。为此,加强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尤为重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信息的向导顾问。”按照这样的要求,图书馆员应当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图书情报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外语知识、图书管理和网络资源检索知识等,努力成为图书馆工作的行家里手,给读者提供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定题信息等服务,使得自身在以人为本、主动服务新理念引领下全心全意地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
  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滞后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有一流的服务理念,还要有一流的服务设施,不能仅仅满足于丰富的馆藏资源,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服务制度,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其中,一方面,馆员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对改进图书馆服务方式起着积极作用。图书馆通过调研全方位听取读者心声,本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准则,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运行模式,促进服务方式的提高,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手段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图书馆馆员,只有馆员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坚定主动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发挥图书管理、文献检索等新技术能力,提高图书借阅、文献检索、信息传递的快捷性、特色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才可能得到真正提升并落到实处。
  (三)掌握沟通技巧,提升服务水准
  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二者心声产生共鸣的起点和结晶,更是图书馆实现服务育人的桥梁。事实上,在图书馆工作中,馆员和读者注定是要交流的,没有沟通,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谈不上服务。馆员掌握沟通技巧和沟通艺术,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认识不同读者的学习背景、学习任务、阅读规律、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分析不同读者的不同心理、不同意向、不同特点,充分了解不同读者的特殊需要,拓展沟通技巧,做细沟通工作,开展微笑服务,积极主动并有耐心地为读者提供咨询和向导服务,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服务诚挚,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真正达到服务育人目的。
  (四)设置导读专员,建立导读制度体系
  图书馆导读是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的最前沿,导读专员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引路人,一个好的导读往往对读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开展导读工作,设置导读专员,建立导读制度体系,满足读者要求至关重要。图书馆应该运用现代科技,通过图书馆电子借阅系统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统计出哪些文献借阅频率高,哪些文献借阅频率低,为做好导读做好准备。同时,还可开辟专门的导读室,发放导读手册,陈列新书推介专架等一系列措施为读者做好导读服务,引导读者阅读优质文献。另外,导读工作作为图书馆服务项目之一,必须要建立健全导读制度,只有建立了富有弹性的导读制度,建立导读反馈机制,及时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的导读咨询工作才能良性运转,并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并不因其日益现代化、数字化和网路化发展而丝毫减弱,反而更加彰显,正如英国图书馆学家哈里森所说:“即使是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高广泛有效地服务。”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新理念,健全制度建设,增强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做细沟通工作,创新服务水平,才能不断开拓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新局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