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之品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振波 时间:2014-06-25
摘要:书籍是承载知识内容和富有文化气息的信息载体,主要职能是承载文字图像信息,既可供以阅读又可借此传播文化。书籍设计是根据书籍具体内容,在形式上对包括书籍外观等的整体设计。讨论对书籍设计的品鉴与还原书籍设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书籍;书籍设计;品鉴
        书籍是承载知识内容和富有文化气息的信息载体,是以内容为本,以视觉形态为体的人造物。其主要职能是承载文字图像信息,既可供以阅读又可借此传播文化。因此,书籍包含两大基本特征:它是信息的承载物,同时又具有独立品格。
        书籍设计是根据书籍具体内容,在形式上对包括书籍外观(封面、书脊、书口以及书籍形态等)、书芯(结构布局、版式设计、图文设计与编排等)以及外延设计(腰封、函套、书签等)等多个结构组成部分进行的整体设计,是集编辑学、逻辑学、美学、装饰学、图像学、工艺学、设计学、记号学于一身的设计门类。
        书籍设计之品鉴
        当前,无论在出版行业、书籍设计界、还是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之中,对书籍设计水平的品鉴均鲜有研究。书籍设计界曾经就书籍设计要“书卷气”还是“广告气”展开过争论,提出“书籍设计的形式要服从于书籍的内容”、“书籍设计要有时代性、民族性”。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虽然提出“五感说”、“多元美感的装帧观”等观点,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和品评标准。
        目前,对书籍设计的品鉴主要有以下三个渠道:一、当书籍成为商品,对其设计水平的评判主要交由市场来完成。然而,目前广大受众对书籍设计的理解有限,加之自身艺术审美水平参差不齐,不易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对评价结果的统计也存在客观困难。二、专业设计赛事与展览。主要由组织机构聘请业界人士针对不同主题制定评价标准,往往各有侧重,不同赛事不同程度上反映各自特点。三、教学机构的教学评价。目前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均设有书籍设计课程,但课程名称上依然存在不同版本,诸如:书籍设计、装帧设计、书籍装帧等,由此带来的是对书籍设计的不同理解,也决定了对书籍设计水平评价标准的不同。
        一、对书籍设计的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对书籍设计的品鉴所关注的是设计的结果,而书籍设计与对设计的品鉴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讨论对书籍设计的品鉴与还原书籍设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就书籍设计本身而言,对书籍内容的创意传达水平、整体形态与结构的设计、视觉元素的统筹安排、印刷工艺的选择与印制装订水平的综合评价等是检验书籍设计水准的基本内容。
        1、 书籍的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构建书籍本体美。
        书籍设计是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与传达、诠释与升华,是对书籍精神性的视觉再现。德国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说,书籍设计“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观,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书籍的形式应当服从于内容,其功能、审美与内容、内涵,二者相辅相成,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可以充分发挥视觉语言的独特性,在诠释书籍内涵的同时还会有所外延。但是不可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使书籍表里不一。工艺美术家邱陵曾经对书籍设计做过这样的表述:“书籍装帧艺术一方面为书籍的内容服务,一方面为广大读者的使用和欣赏服务,二者是统一的。书籍装帧艺术是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必要通道和工具,它对于书不是伴奏,而是合奏。”
        如果说内容是书籍的内在美,是书籍的灵魂,那么形式则是书籍的视觉本身,是外在美。打造书籍本体美就是要通过设计使书籍的内在美得以视觉化。不但要求书籍设计者在开展设计时要对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要将书籍视为有生命的个体,从内容出发,为书籍塑造相匹配的形态和气质,从而形成书籍的本体之美。诸如开本、外形、结构、厚度、重量、材料、工艺、页面版式、文字、图像、色彩等,都是营造书籍本体美的重要因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书籍的内容。
        书籍内在的文化涵养以及由此而自然散发出的外在气质相结合,才会构成有血有肉的书籍本体美。
        2、 书籍整体逻辑安排与视觉呈现
        西方辞典广泛使用BOOK DESIGN来表述书籍设计,其中的一层意思就是EDITORIAL DESIGN(编辑创意设计)。要求在设计前期对书籍内容进行梳理和编辑,将内容合理的安排在书籍形态的结构中,再完成从抽象内容到视觉上的转化。书籍整体设计如同影视剧的拍摄,导演在理解剧本之后就要统筹整部剧作的演员人选、剧情构建、进度安排、场景设置等等。书籍设计者就相当于导演,需要具体安排内容与结构的关系,确定以怎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容。
        书籍由彼此联系的多个页面组成,因此在结构上和时间上便具有明确的先后关系。一本设计优秀的书籍必然呈现出结构合理、视觉和谐、象征贴切的整体面貌。 例如,Cyan工作室为《柏林当代艺术展》设计的画册:“在书还没有打开的时候,你就可以强烈的感受到这种空间性——塑料外封面与纸方面上布满了均匀的立方体图案。”翻开后映入眼帘的大幅照片都是在柏林著有特殊意义的公共场所。它们是画册的“引子”,展示了过去十年间,东西柏林合并之后,柏林所经历的变化。纸张与印刷方式的切换与画册的章节结构交相呼应……这是画册的核心部分,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以照片形式展开在一个对页上,页码索引位于右页的右上角,它会指引你找到下一个章节中的、相关的另一个对页……再下去,英译文部分,使用一种更薄的纸(单色印刷)。最后是艺术家的履历……”如上所述,我们所见到的效果便出自于设计师在书籍设计之初的整体逻辑安排。
        3、 细节的设计与工艺
        “书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是他最重要的功能”。在对书籍进行整体设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诸如在印前设计中,注意字体、字型、字号、字距、行距、横排、竖排及其组合变化,文字组的层级变化,注意章节页、书眉、页码的设计,注意书脊、书口、环衬的设计等;在印刷过程中,注意印刷工艺和印刷材料的选择,注意抽样检查与校对,装订工艺与质量等。一本书在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书籍的质量产生影响。
        在关注细节过程中,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不应因过于苛求细节而忽视设计的整体和谐与书籍的基本职能。以书眉与页码设计为例,目前在我国图书中,页码与书眉已经是书籍必备的组成部分,就其功能性而言,一方面他们便于读者对书籍的认识和内容的检索;另一方面起到加强书籍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作用,是提升书籍设计表现力的一个因素,就单一页面而言,丰富了书籍的视觉语言。前者是出于功能性上的考虑,后者是设计形式美学范畴。但是,有些书籍过分注重书眉和页码上的细节设计,甚至使其脱离书籍整体而孤立存在,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也大大折损了书籍本身的美学价值。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