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主体理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英冠球 时间:2010-09-01
  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倫理學反省,其異於西方哲學傳統的倫理學,最基本者乃
在其對於道德行為的實踐「主體」(practical agent)[1]──「人」,有其獨特
的看法。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曾明確指出,中國人的文化在開端處的著眼點便
是在「生命」上,中國哲學乃生命的學問。由於關心、重視人自身生命的意義及
其完成,所以「重德」是的發展,中國思想的反省方向亦自此決定了以人生
為本位,重實踐、重體驗、重智慧的開發,而非西方自古希臘開始對自然宇宙、
對外在世界進行抽象式的對象化思維,或以知解、成立客觀知識系統(包括以人
作為觀察的對象以成之客觀知識)為務。在中國哲學中,人對「自我」的發現,
大都不涉及對象認知的問題,而與生活實踐或生命體驗有關。對「自我」的說明
,乃即對「人生意義」的說明,這不是產生於純粹好奇求知的思辨興趣,而是根
於我們存在生命中痛痒尤關的存在焦慮(existential anxiety);我們不應該
將「人生意義」對象化而作為理論理性研究的外在對象;不是我去問、去觀察、
去分析「人生」的意義何在,而是「人生」不由我去選擇地向「我」提出唯一的
存在問題:「我」的「意義」何在?

  在此,牟宗三先生發明了「縱貫系統」與「橫攝系統」二概念以說明中國哲
學的特質 [2]:所謂「橫攝系統」,乃指以認知活動之所得,建立有關認知活動
本身和認知活動的對象的經驗世界的知識,大體相等於科學知識(形式科學與經
驗科學)。牟先生指中國哲學並不在此顯光采,中國哲學的特質在成立了他所謂
「縱貫系統」。牟先生自創之「縱貫」一詞,乃一生動的形象性的說明,以中國
哲學自身語言出之,「縱貫」乃「天」「人」縱向關係的貫通和合一,以「下學
而上達」、「天命之謂性」、「天道性命相貫通」等義理為背景。牟先生指「縱
貫系統」乃能開「主體之門」、並開出有「最後指向」的智慧系統。[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