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研究
作者:鲁丽娅 高镇松 李宏伟 李振宇
【摘要】 目的 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前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按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缺陷型27例与非缺陷型63例,比较同性别两型患者间血清催乳素的差异性;同时与3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性别两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非缺陷型患者显著低于缺陷型(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缺陷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缺陷型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催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低的结果间接支持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缺陷型;非缺陷型;血清;催乳素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在多领域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开发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自Carpenter提出缺陷症状的概念并将精神分裂症划分为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的诊断以来,许多学者已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缺陷型与非缺陷型之间有许多临床差异[1,2]。为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差异性,我们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3)患者知情同意;(4)总病程≤5 a;(5)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酒精或药物依赖史,器质性精神障碍,妊娠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等。共入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6 a~45 a,平均(29.5±9.7) a;病程1 mo~3 a,平均(21.2±10.7) mo。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的划分按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随机抽取30名同期在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女性处于非妊娠期、月经期及哺乳期),男16名,女14名;年龄20 a~44 a,平均(28.4±9.2) a。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χ2=0.18,t=0.54,P均>0.05)。
1.2 方法
病例组于治疗前7:30 AM左右空腹采集肘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负责测定血清PRL,试剂盒购自天津德普公司。对照组采用同法测定。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根据Carpenter关于缺陷综合征诊断标准,病例组缺陷型27例(30.0%),男15例,平均年龄(30.3±9.5) a,平均病程(22.6±11.4) mo,家族史阳性2例(13.3%);女12例,平均年龄(29.1±9.6) a,平均病程(22.6±11.4) mo,家族史阳性2例(16.7%)。非缺陷型63例(70.0%),其中,男37例,平均年龄(28.5±9.4) a,平均病程(20.1±9.5) mo,家族史阳性6例(16?2%);女12例,平均年龄(28.7±9.9) a,平均病程(20.6±9.8) mo,家族史阳性4例(15.4%)。两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两型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RL比较,见表1。表1 两型组与对照组与PRL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同性别两型患者血清PRL水平比较,非缺陷型患者显著低于缺陷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缺陷型患者血清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缺陷型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PR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1980年Crow主张把精神分裂症划分为“阳性症状”为主和“阴性症状”为主两种综合症,从而提出了Ⅰ、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并由此推动了围绕“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为主题的包括神经生化、脑形态结构和精神药等一系列研究工作。Carpenter提出缺陷症状的概念并将精神分裂症划分为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的诊断,与Ⅱ型和I型精神分裂症的概念相对应。就神经递质方面而言,近期有关脑内多巴胺(DA)能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对多年来认为相对完善的经典DA亢进假说提出修正和补充:其要点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存在原发性前额叶DA功能不足,并由此继发皮质下DA系统功能活动脱抑制性亢进。前者与阴性症状(缺陷症状)有关,后者与阳性症状(非缺陷症状)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既有DA活动亢进的脑区,也有DA功能不足的脑区,两者的存在和消长,决定了精神分裂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存在及消长。由于DA是典型的PRL分泌抑制剂,通过结节?漏斗投射系统的DA神经元释放的DA,经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的D2受体,从而调节PRL的分泌。因而测定外周血清PRL浓度,可以间接反映中枢DA递质的功能状态。
本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缺陷型与非缺陷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在排除药物因素影响(在入院时未经用药)的前提下,两型患者同性别间血清PRL水平比较,非缺陷型患者显著低于缺陷型;与对照组比较,非缺陷型患者血清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缺陷型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性别间血清PR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此结果与Peabody等[4]的报道相一致。由于PRL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结节漏斗DA神经元的直接抑制性调节,故本研究中非缺陷型患者血清PRL水平较低的结果支持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非缺陷性症状)与DA亢进有关的假说。而缺陷型患者的血清PRL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发病机制较复杂,可能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调有关,间接支持DA/5?羟色胺(5?HT)不平衡假说。许多研究[5,6]均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1]Juan RB,Gunvant T,Robert WB,et al.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mpairments in deficit and nondeficit schizophrenia[J].Am J Psychiatry,1997,154:648
[2]余西金,王素娟,李秀泉,等.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3):19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CCMD?3).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78
[4]Peabody CA,Warner MD,Griffin M,et al.Prolactin bioassay in schizophrenics before and after neuroleptics[J].Psychiatry Res,1992,41:249
[5]毕研华,张永芳,何辉碧.抗精神病药物疗效、锥体外系副作用与血清催乳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2):70
[6]Van Putten T,Marder SR,Mintz J.Serum prolactin as a correlate of clinical response to haloperidol[J].J Clin Psychopharmacol,1991,1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