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与氯丙米嗪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李红远 刘富会 刘传芝 李瑞雪

【摘要】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与氯丙咪嗪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氟伏沙明、氯丙咪嗪治疗,观察8 w。于治疗前及治疗4 w、8 w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8 w末研究组有效率75%,对照组为7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治疗4 w、8 w末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程度轻微。 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米嗪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关键词】  氟伏沙明;氯丙米嗪;强迫症

        氯丙米嗪是传统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严重,从而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报道新型抗抑郁剂被试用于强迫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为此,我们应用氟伏沙明与氯丙米嗪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10月~2006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2)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总分>16分;(3)排除脑器质性病变,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及其它精神疾病者。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10.6) a,平均病程(5.26±1.82) a。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34.2±8.74) a;平均病程(4.51±2.52) 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1 w清洗期后接受治疗,研究组口服氟伏沙明(深圳市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0 mg~250 mg·d-1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米嗪(湖南洞庭制药厂生产)150 mg~250 mg·d-1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w。

  1.2.2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4 w、8 w末采用Y?BOC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同时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及心电图等。以Y?BOCS治疗前后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8 w末研究组痊愈4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75%。对照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5例,无效6例,有效率7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5,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Y?BOCS评分(略)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t研=7.995,10.871;t对=5.390,12.127),同期组间比较P均>0.05

    表1显示,Y?BOCS评分两组治疗4 w、8 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同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程度大多轻微,无需特殊处理;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程度较重,大多需要减药或对症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
   
  表2显示,对照组嗜睡、便秘、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因子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均<0.05);口干、乏力因子发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研究组(P均<0.01)。
 
  3 讨论

  强迫症是一种难以治疗而预后较差的精神疾病,致残率较高。有表明[2]54%~61%的病例逐渐,24%~33%呈波动病程,11%~14%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3],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大脑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有关,非选择性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疗效确切。氟伏沙明是全球第一个SSRI类药物,能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对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摄取几乎无作用,它通过抑制神经元突触前膜5?HT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从而提高脑内5?HT的功能,发挥治疗强迫症的作用。本研究显示,Y?BOCS评分两组治疗4 w、8 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均<0.01),同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 w末研究组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70%。提示两组治疗强迫症均有显著疗效。研究组不良反应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0.01),嗜睡、嗜睡、视物模糊、心电图异常、口干、乏力因子发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提示氟伏沙明对5?HT选择性高,对脑内乙酰胆碱受体亲合力低[4],避免了氯丙米嗪的抗胆碱能及心血管副作用,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总之,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米嗪相当,安全性高,服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献】
    [1]陈勇明.抗抑郁药的新适应症[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1,7(1):53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7

  [3]王国强,张亚林.强迫症患者中枢单胺类递质及神经肽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154

  [4]王来海,黄素培.兰释[J].新药杂志,2004,13(7):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