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PBP2a单克隆抗体乳胶凝集检测法的建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霞 时间:2010-07-11
【摘要】  应用抗PBP2a单克隆抗体,以化学交联法致敏羧化聚苯乙烯乳胶,建立快速检测MRSA-PBP2a的乳胶凝集法。【方法】 以辛酸-硫酸铵法纯化PBP2a单克隆抗体,将纯化后单克隆抗体和羧化乳胶经碳化二亚胺(EDC)共价偶联,并对偶联条件(偶联抗体浓度、乳胶浓度、偶联时间和偶联缓冲液)进行探索和优化,建立检测PBP2a的乳胶凝集法。【结果】 140 mg/L的抗体浓度与15 g/L的羧化聚苯乙烯乳胶,在pH 5.8缓冲液中偶联8 h后有较好的凝集效果和偶联效率,所建立的乳胶凝集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结论】 初步建立了检测PBP2a的胶乳凝集法,为研制MRSA快速鉴定试剂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全球性引起内感染最重要的耐药致病菌之一[1,2],对常用的包括甲氧西林在内的多种抗生素广泛耐药,其主要耐药机制是由于染色体mecA基因[3]编码产生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 2a,PBP2a)所致,由于其所致感染病情复杂、棘手、死亡率高,因此建立快速、准确地诊断MRSA感染的方法成为各国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的热点。Nakatomi和Sugiyama[4]于1998年报道一种快速检测MRSA的乳胶凝集试验(Latex agglutination test,LAT),其原理是抗PBP2a单克隆抗体致敏的乳胶颗粒与MRSA的膜蛋白提取物作用,如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证实有PBP2a存在,以此判断该菌为MRSA。目前该方法国外已有试剂盒出售[5],但尚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试剂盒问世。本研究利用自行制备的针对PBP2a的单克隆抗体,以化学交联法致敏羧化聚苯乙烯乳胶,对致敏条件进行探索和优化选择,建立了检测PBP2a的乳胶凝集法,旨在为进一步制备MRSA快速鉴定试剂盒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pET-his-PBP2a转肽酶区表达质粒由本室构建,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柱为Novagen公司产品。100 g/L羧化聚苯乙烯乳胶为上海科欣生物公司产品;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购自Sigma公司,-20 ℃保存。其余试剂为分析纯。高速冷冻离心机为EPPENDORF公司产品;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日立公司产品。
  1.2  方  法
  1.2.1  重组PBP2a转肽酶区蛋白制备 
  取含pET-his-PBP2a转肽酶区表达质粒的E.coli BL21(DE3)plysS于含氨卞青霉素(100 mg/L)LB培养液中37 ℃ 250 × g振摇至A600nm=0.6,加IPTG(终浓度为0.6 mmol/L)于37 ℃继续振摇培养5 h,离心收集菌体,8 mol/L的尿素变性后,过Ni-NTA金属鳌合亲和层析柱,以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相对分子量(Mr)及纯度,并采取逐步降低尿素浓度梯度复性法复性,离心取上清,PEG(20000)浓缩后备用[6]。
  1.2.2  抗PBP2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以重组PBP2a转肽酶区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NS-1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和4次克隆化,获得2株特异性好、亲和力高、可稳定分泌抗PBP2a mAb的杂交瘤细胞。取其中1株杂交瘤细胞(1 × 106)接种于已注射降植烷的BALB/c小鼠腹腔中制备腹水,采用正辛酸-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腹水中抗PBP2a单克隆抗体。取0.5 mL小鼠腹水用VBS缓冲液稀释至2 mL,混匀后加入30 mg SiO2,置于室温中搅动30 min,4 ℃ 14 000 × g离心15 min。取上清加入8 mL醋酸缓冲液,在缓慢搅拌过程中,室温下逐滴滴加正辛酸33 μL,使其终浓度为3.3%,4 ℃,14 000 × g离心15 min;取上清用0.01 mol/L NaOH调pH至7.0;再加入PBS(0.01 mol/L、pH7.4)6 mL以及45%硫酸铵溶液6 mL,4 ℃,14 000 × g离心15 min;弃上清,取沉淀加入适量PBS,装于透析袋内,对50倍体积的PBS(0.01 mol/L,pH 7.4)4 ℃,透析24 ~ 48 h,中途换液数次。将透析物进行蛋白量的测定,并于4 ℃保存[7]。
  1.2.3  PBP2a乳胶凝集法的建立 
  ①致敏方案[8]:取0.4 mL的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 mL碳酸缓冲液(0.1 mol/L,pH 9.6)14 000 × g离心10 min,倾去上清液,反复洗3遍,再加入1 mL PBS溶液14 000 × g离心10 min,倾去上清液,反复洗3遍,接着加入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0.5 mL和PBS 0.5 mL,室温下搅动30 min,再用硼酸缓冲液(0.01 mol/L,pH 8.0)14 000 × g离心10 min,倾去上清液,反复洗3遍。再加入1 mL硼酸缓冲液制成胶乳悬液,再加入提纯的抗PBP2a单克隆抗体0.1 mL,室温下于摇床上摇动适当时间。最后加入终止剂甘氨酸溶液(0.1 mol/L) 50 μL,搅动30 min,14 000 × g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进行蛋白量测定。最后将已致敏胶乳试剂悬浮于贮存液(0.01 mol/L,pH 7.4的PBS溶液,5%甘油,0.01% BSA,0.1%叠氮钠)中4 ℃保存。②致敏乳胶试剂与重组蛋白PBP2a的反应:用移液器吸取25 ~ 30 μL抗PBP2a单克隆抗体致敏的乳胶试剂滴于黑色卡片上,然后吸取等量的重组蛋白PBP2a与卡片上的乳胶试剂混合,并用枪头搅拌均匀,轻轻摇动卡片,使其充分结合,5 ~ 10 min后判定结果。同时用生理盐水设为阴性对照。③结果判定:“++++”表示:全部胶乳凝集,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表示:大部分胶乳凝集,颗粒明显,液体稍混浊;“++”表示:约50%胶乳凝集,但颗粒较细,液体较混浊;“+”表示:有少许凝集,液体呈混浊;液滴呈原有的均匀乳状而不凝集则为“-”。④抗体偶联效率的测定[9]:抗体偶联效率通过反应前后溶液中的蛋白量变化求得:偶联效率(%) = (PBP2a单克隆抗体的初始加入量- 剩余上清液中的PBP2a单克隆抗体蛋白量)/ PBP2a单克隆抗体的初始加入量 × 100%。蛋白量经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⑤最佳偶联时间的选择:在抗体浓度(140 mg/L)和PBS缓冲液pH为5.8的条件下,分别用10 g/L、15 g/L、25 g/L、50 g/L的羧化乳胶,分别在反应后2 h、4 h、6 h、8 h、10 h、12 h观察凝集效果和测定抗体偶联效率,选择最佳偶联时间。⑥最佳偶联缓冲液pH值的选择:采用了3个不同pH值的PBS溶液分别是:5.8(偏酸性)、6.8(中性)、8.0(偏碱性)用于致敏乳胶试剂。通过凝集效果的观察,选择最佳偶联缓冲液的pH值。⑦最佳偶联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浓度的选择:将提纯的PBP2a单克隆抗体分别偶联5个不同浓度的羧化聚苯乙烯乳胶,通过凝集效果的观察和抗体偶联效率的测定,选择最佳偶联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浓度。⑧最佳偶联PBP2a单克隆抗体蛋白量的选择:分别用3个不同浓度的PBP2a单克隆抗体偶联一定浓度的羧化聚苯乙烯乳胶,通过凝集效果的观察和抗体偶联效率的测定,选择最佳偶联PBP2a单克隆抗体蛋白量。
  1.2.4  致敏乳胶试剂质量的鉴定 
  ①自凝性:用等量PBS、硼酸缓冲液、生理盐水分别代替待检样品,观察致敏胶乳的会否自凝。②敏感性:将重组蛋白PBP2a进行一系列浓度的倍比稀释,分别用致敏好的乳胶诊断试剂检测,观察其凝集程度。③特异性:将致敏好的乳胶试剂分别与重组PBP2a转肽酶区蛋白、BSA、MRSA、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进行检测,观察其特异性(MRSA临床分离株经自动药敏仪器、进口乳胶凝集鉴定试剂盒及mecA基因PCR检测法鉴定证实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④可重复性:在上述致敏条件确定的基础上制备3批PBP2a胶乳试剂,每批5个,在每批胶乳试剂中随机抽取3个对重组蛋白PBP2a进行检测,观察重复性。
  2 结 果
  2.1  抗PBP2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鼠源性PBP2a单克隆抗体经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蛋白量为140 mg/L。
  2.2  偶联时间对致敏效果的影响
  在抗体浓度(140 mg/L)和PBS缓冲液pH为5.8的条件下,偶联时间对抗体和羧化乳胶偶联效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偶联时间为8 h时偶联效率及凝集程度最佳。
  2.3  偶联缓冲液pH值对凝集效果的影响
  试验中采用了3个不同pH值的PBS溶液与EDC交联剂反应,用于致敏乳胶试剂,分别是:5.8(偏酸性),6.8(中性),8.0(偏碱性)。当致敏乳胶的PBS溶液的最佳pH值为5.8时凝集程度最佳,且致敏后乳胶不发生自凝。
  2.4  最佳偶联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浓度的选择
  根据前面述及的致敏方案,在8 h的偶联时间条件下,使用pH为5.8的PBS缓冲液,将5个不同浓度的乳胶分别与提纯的PBP2a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结果如表1所示。经试验证明,乳胶浓度为15 g/L时偶联效率最高,凝集效果最佳。
  2.5  最佳偶联PBP2a单克隆抗体蛋白量的选择
  根据前面述及的致敏方案,在8 h的偶联时间条件下,使用pH为5.8的PBS缓冲液,3个不同浓度的PBP2a单克隆抗体分别与15 g/L的乳胶进行偶联,结果如表2所示。经试验证明,PBP2a单克隆抗体浓度为140 mg/L时偶联效率最高,凝集效果最佳。
  2.6  胶乳凝集抗原质量的鉴定
  2.6.1  敏感性试验 
  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乳胶试剂敏感性可达0.01 mg/L。
  2.6.2  自凝性 
  致敏乳胶与重组PBP2a转肽酶区蛋白凝集呈阳性(+++),与等量PBS、硼酸缓冲液、生理盐水分均呈阴性反应(-)。
  2.6.3  特异性 
  结果表明,致敏乳胶试剂能够与纯化的PBP2a转肽区蛋白、MRSA菌体蛋白提取液 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而与BSA、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液、大肠杆菌裂解液、表皮葡萄球菌的裂解液不发生凝集,其特异性良好。
  2.6.4  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试验结果见如表4所示。
  3 讨 论
  乳胶凝集试验是一种快速、操作简便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在临床快速诊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1]。化学交联法是乳胶致敏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是利用化学胶乳表面的羧基、羟基或酰胺基团通过化学交联剂与抗原(或抗体)上的氨基基团进行共价连接,即在化学乳胶的功能基团上通过化学交联剂接一个手臂,这样既可减轻空间构型对抗原抗体反应的阻碍,还可降低对致敏抗原(或抗体)的纯度要求。此法致敏的乳胶在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上相对普通的物理吸附法来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近些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2]。
  我们在自行制备了PBP2a转肽酶区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PBP2a乳胶凝集检测法的建立。在试验中对抗体浓度、乳胶浓度、偶联时间、偶联关键缓冲液PBS的pH值等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发现乳胶凝集效果与下述因素有关:偶联过程中蛋白的加入量、偶联时间和乳胶的浓度。结果表明,140 mg/L的抗体浓度与15 g/L以及25 g/L的乳胶浓度均有较好的凝集效果,偶联效率也较高,随着加入抗体浓度的下降,致敏效果减弱,偶联效率下降。考虑成本因素,确定最佳致敏的抗体浓度为140 mg/L,乳胶浓度为15 g/L。浓度为5 g/L的乳胶与抗体偶联的乳胶试剂与抗原蛋白不能发生凝集效果,说明乳胶浓度过低,蛋白的吸附量降低,乳胶试剂的敏感性降低,偶联不易实现。随着时间的增加,偶联效率不断增加,在偶联时间8 h左右,偶联效率最高,8 h后,偶联效率趋于下降。因此,8 h为最佳的偶联时间。对3种不同pH值的PBS溶液的比较中,当pH值达到中性(pH 6.8)及碱性(pH 8.0)时,乳胶试剂无法和PBP2a抗原发生凝集。因此确定pH=5.8的偏酸性的PBS缓冲液为最佳的偶联缓冲液。这是因为碳化二亚胺(EDC)活化羧基基团的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pH<7)进行[13],但是免疫球蛋白分子在酸性太强的条件下易丧失活性,因此选择5.8的pH值对抗体致敏是必要的。另外,EDC是一种性质非常活跃的试剂,在储藏和使用中应避免高温、潮湿。
  上述条件优化后对致敏乳胶试剂进行了质量鉴定,所制备的致敏乳胶试剂在PBS、硼酸缓冲液、生理盐水中均不出现自凝,不仅能与重组PBP2a转肽酶区蛋白呈现良好的凝集反应(敏感性达0.01 mg/L),而且与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也呈现良好的凝集反应,并与BSA、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液、大肠杆菌裂解液、表皮葡萄球菌裂解液不呈现凝集反应,表明所建立的PBP2a乳胶凝集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进一步大批量的临床验证奠定了基础。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其原因可能在于一些试剂加入量的误差,以及批间重复实验中的操作误差。乳胶试剂的保存液和保存时间也有待进一步摸索。
【】
   Hiramatsu K, Katayama Y, Yuzawa H,et al. Molecular genetics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 Int J Microbiol,2002,292(2):67-74.

  陈敏英,林志华,管向东,等. 外科加强医疗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分析[J].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20(4):293-295.

  唐文华,竹村弘,东山康仁,等. PCR法检测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5,16(3):35-38.

  Nakatomi Y, Sugiyama J. A rapid latex agglutination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Microbiol Immunol [J]. 1998,42(11):739-743.

  Weist K, Cimbal AK, Lecke C, et al. Evaluation of six agglutination tests f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identification depending upon local prevalence of met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J]. J Med Microbiol,2006,55(Pt 3):283-290.

  徐 霞,谢闺娥.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PBP2a转肽酶区的克隆表达及纯化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4):543-545.

  徐 霞,唐晓华,谢闺娥. 抗MRSA-PBP2a转肽酶区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6):552-556.

  Inzana TJ.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preparation of sensitized latex particles to detect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application to typing and diagnosis of 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J]. J Clin Microbiol.1995,33(9):2297-2303.

  钦 博,万学济,胡巧云.牛型分枝杆菌MPB70蛋白胶乳凝集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预防兽医学报,2007,29(1):58-62.

  谢闺娥,徐 霞,杨 能. mecA基因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6)452-457.

  黄越芳,王清文,阮 明,等. 乳胶凝集试验快速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败血症[J]. 新医学,2002,33(1):16-18.

  Yu Z,Jin M,Xu X,et al.Development of a specific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based on a recombinant hemagglutin in protein to detect antibodies to H5 avian influenza viruses[J].Avian Dis,2006,50(2):264-268.

  杨春洪,李培武,张 文,等.聚丙烯酰胺固相微球与黄曲霉毒素B1抗体致敏条件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