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减压蒸软化工艺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芩减压蒸软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含量及饮片外观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黄芩减压蒸的最佳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为真空度-0.08 MPa,温度100 ℃,时间20 min。结论 为黄芩软化工艺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
【关键词】 黄芩;减压蒸;软化工艺;正交试验
1 材料
1.1 试药
黄芩购自湖南省药材公司,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周新蓓副主任药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本研究选用子芩。
黄芩苷对照品(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为优级纯,水为自制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AY-120型分析天平(日本岛津);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SK5200H KUDOS 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DHG-907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减压装置(自己改装)。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芩药材酶解实验考察
取净黄芩药材100 g,切成约3 mm厚的片,分成2份,1份直接于60 ℃干燥4 h,备用;另1份加适量冷水,于25 ℃放置24 h,使其酶解,观察切面颜色变化,取出,于60 ℃干燥4 h,备用。将2份样品进行切面颜色和黄芩苷含量的比较,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黄芩药材中有黄芩酶的存在,经酶解后,黄芩苷含量下降明显,为了确保饮片质量,黄芩软化时必须杀酶保苷。
2.2 正交试验表的设定
根据单因素考察结果,选取真空度、温度、时间为考察因素,按L9(34)正交表设计,各因素与水平见表2。
2.3 样品的制备
取9份直径为0.8~0.9 cm的净黄芩药材各100 g,分别按正交表的9个序号安排,将每份药材分2层平铺紧挨放入抽滤瓶中,将抽滤瓶抽真空至规定真空度,迅速通入蒸汽,至容器内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开始计时,并保持这一温度到规定时间,取出,切1~2 mm厚片,加适量冷水,于25 ℃放置24 h,取出,于60 ℃干燥4 h,备用。
2.4 黄芩苷含量测定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Thermo C18(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甲醇-0.1%磷酸(48∶52),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25 ℃,流速为1.0 mL/min。
2.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供试品中粉约0.2 g,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 mL,加热回流3 h,放冷,滤过,滤液置100 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4.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60 ℃减压干燥4 h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58 μg的溶液。
2.4.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2.0、4.0、6.0、8.0、10.0 μL,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黄芩苷的进样量(X)为横坐标,峰面积值(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回归方程为:
Y=2 305.946 06X-5.873 58,γ=0.999 9。
结果表明,黄芩苷进样量在0.116~0.580 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4.5 样品的测定 取各制备好的供试品溶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进样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干燥品含量。
2.5 外观指标综合评分标准
根据各种资料[3]和实际操作对比,将饮片切面光滑度、完整性、切面颜色(黄色或变绿)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如下:将各软化切制后的干燥饮片分别称定质量,然后①选取切面光滑平整的饮片,称定质量,计算每份样品光滑平整饮片所占百分率;②选取完整无破损的饮片,称定质量,计算每份样品完整饮片所占百分率;③选取饮片颜色鲜黄且无变绿的饮片,称定质量,计算每份样品鲜黄无变绿饮片所占百分率。将各项指标按不同的系数计分,得外观综合评分。
2.6 结果
2.6.1 黄芩苷含量结果分析 黄芩苷是黄芩中具显著药理活性的最主要成分,因此,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考察最佳软化工艺合理可行。黄芩苷含量结果及方差分析见表3、表4。
由表中直观分析结果可知,各因素对减压蒸工艺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程度主次为B>A>C,即温度>真空度>时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真空度)、B(温度)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C(时间)因素无显著性差异,以A3B3C2组合为佳。
2.6.2 外观综合评分结果及方差分析 最佳软化工艺条件,既要保证药材易于切制,又能杀酶保苷。因为光滑平整是衡量药材软化好坏最重要的指标,药材有无变绿现象是衡量黄芩酶是否杀死的重要指标,而饮片是否完整,除受软化好坏影响外,还受原药材形状的影响,故分别按0.4、0.4、0.2的系数计分。评分标准为:各项指标的最大值为100分,其他每项指标值均以最大值为基准,加上100-Ymax,并乘以各自的系数后合计为最后得分。正交表9个实验安排及外观综合评分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中直观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减压蒸工艺外观综合评分的影响程度主次为B>C>A,即:温度>时间>真空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B(温度)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意义、C(时间)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A(真空度)因素在选择水平内无显著性差异,以A3B3C2组合为佳,即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00 ℃条件下,蒸制20 min。
将上述2个方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平衡分析,根据黄芩苷含量、外观二类评价指标,其最佳搭配分别是A3B3C3、A3B3C2,其中A取A3,B取B3是共同的;C因素在外观综合评分中有显著性意义,C2为最佳水平。综合起来,减压蒸最好的软化工艺为A3B3C2,即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00 ℃条件下,蒸制20 min。
3 讨论
减压蒸是利用药材被抽真空后,药材组织间隙中的水分及空气被迅速抽出来,蒸汽进入后能迅速、均匀地渗入到药材组织中而达到软化药材的目的。减压蒸不仅缩短了软化时间,而且不与水直接接触,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药材整体吸水量减少,减少药材皮芯分离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用减压蒸最佳软化工艺即在真空度-0.08 MPa,温度100 ℃,时间20 min条件下软化切制的黄芩饮片,其颜色鲜黄,切面光滑平整,切制饮片时破碎率较低。
由于“枯芩”和“子芩”在质量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黄芩苷含量差别较大[4],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中选用的是“子芩”;软化工艺中,选用的是同一直径大小的药材,也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使各平行实验具有可比性。
因为软化后的黄芩饮片中或多或少还有存活的黄芩酶,因此实验中选取了酶解后的饮片作为各软化工艺后的供试品测定各项指标。这样既考虑了工艺本身各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考虑了黄芩饮片在以后的贮藏保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