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麝香丸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作者:任远,贡布东智,马骏,吴国泰,王志旺,刘峰林,王瑞琼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五味麝香丸长期给药毒性反应。方法 分别以0.030、0.075、0.225 g/kg 3个剂量连续21 d给大鼠灌胃给药,对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一般活动等未见异常情况,体质量变化和饲料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组织病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五味麝香丸对大鼠的明显毒性反应。
【关键词】 五味麝香丸;大鼠;长期毒性
五味麝香丸是药典收载的藏药品种,该药由麝香、诃子、黑草乌、木香、藏菖蒲组成[1],具有消炎、止痛、祛风的功效,用于扁桃体炎、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胃痛、牙痛等病症[1]。该药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黑草乌(为毛茛科植物藏草乌Aconitum balfourii Stapf或铁棒锤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的干燥根[1]),临床亦有服用该药导致中毒的报道[2]。本试验主要对甘肃省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味麝香丸进行了灌胃21 d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现将部分试验结果如下。
1试验材料与仪器
1.1药品与试剂
五味麝香丸,国药准字Z62020662,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901(服用方法:睡前服或含化,一次2~3丸,1日1次)。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批号020241)、丙氨酸转氨酶(ALT,批号010511)、碱性磷酸酶(ALP,批号030051)、白蛋白(ALB,批号251551)、总蛋白(TP,批号261491)、尿素氨(BUN,批号280101)、肌酐(Cre,批号320401)、总胆固醇(T|CHO,批号180381)、总胆红素(T|BIL,批号300221)、血糖(GLU,批号240791),以上试剂均采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2 动物SPF级Wistar大鼠80只,体质量(75±10)g,雌雄各半,由甘肃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甘)2004-0006。
1.3实验仪器
ALCYON CD-12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ALCYON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试验方法[3-4]
大鼠80只,按体质量、性别均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个给药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030 g/kg、0.075 g/kg和0.225 g/kg(按成药量计),分别相当于临床成人给药量的20倍、50倍和150倍;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各组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别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各组每天给药1次,每周称一次体质量,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给药量,连续给药3周(21 d)。每天观察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粪便等情况。给药第21 d时,各组取13只大鼠取血,检测血液学指标(RBC、HGB、WBC、LYM、MID、GRA等)和血液生化学指标(AST、ALT、ALP、BUN、Cre、TP、ALB、GLU、T|BIL、T|CHO)。动物取血后处死,对全部动物进行尸解,肉眼仔细观察腹腔、胸腔、骨盆腔内各部位和器官有无颜色、质地、形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各组处死动物摘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睾丸、卵巢、子宫、前列腺称重,脏器系数。对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胃、胸腺、睾丸、附睾、前列腺、卵巢和子宫等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剂量和低剂量组取材保存,如高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有异常病变时,则对取材保存的更低剂量组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组剩余动物停药后继续正常饲养15 d,第15 d按上述项目全面检测,观察是否出现延迟性毒性反应。检测数据以(±s)表示,运用PEMA软件,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分泌物、粪便等未见异常,各给药组动物体质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各组大鼠体质量经时变化(略)
3.2血液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动物被测血液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给药第21 d主要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略)
3.3血液生化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动物被测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果见表3。表3给药第21 d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结果(略)
3.4脏器指数和病理组织学试验结果
表明,五味麝香丸3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第21 d时,各组动物腹腔、胸腔、盆腔器官位置、形态、颜色、质地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五味麝香丸3个剂量组主要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果见表4。组织病检查结果显示,给药21 d时,空白对照组和五味麝香丸高剂量组各13只动物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胃、子宫、卵巢、前列腺、睾丸、附睾等未发现明显组织、细胞的毒性损伤。
3.5延迟性毒性反应停药第15 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动物上述各项指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反应,未见明显延迟性毒性反应(数据略)。表4给药第21 d各组动物脏器指数比较(略)
4讨论
五味麝香丸在藏区使用广泛,并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该药处方中含有黑草乌,是毒性药材。本试验对该药进行了21 d的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课题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本实验室曾对不同药厂生产的两种五味麝香丸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在外观、口感(味)等方面有所不同。本室相关调查研究也发现,由于原因,不同地区、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类藏药成药在生产原料、炮制及制剂工艺上有较大不同,药典收载五味麝香丸处方中为黑草乌[1],制法中注明黑草乌粉碎后与其他药物混匀,安息香饱和水泛丸制成,而据部分厂家提供资料,黑草乌入药前须经过炮制处理。而部分记载用菊科植物一枝蒿[2],不用黑草乌,一枝蒿的主要成分也为乌头碱。可见不同地区、不同厂家在五味麝香丸的用药和制备工艺方面有较大差异。临床报道五味麝香丸中毒症状基本似为乌头碱中毒后表现[2],故处方中黑草乌炮制与否也是导致该药毒性强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本试验结果未观察到厂家所提供受试品有明显毒性反应,但本课题研究小组认为,临床应严格按该药说明书来使用,不可随意增加服用剂量,对乌头碱类生物碱敏感个体使用时应引起注意。同时研究结果也提示,对藏药成药的生产工艺急需进一步规范化,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出版社,2000:389-390,附录28.
/[2/]孙红娟.五味麝香丸急性中毒103例报告/[J/].西藏医药杂志,2002,(4): 26-27.
/[3/]刘昌孝,孙瑞元.药物评价试验设计与统计学基础/[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1999:80-93.
/[4/]袁伯俊,王治乔.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