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法筛选蟾酥贴剂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梁旭霞,黄小平,陈兴兴,刘强

【摘要】  目的 筛选蟾酥贴剂的复合型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 以裸鼠皮肤为实验屏障,应用均匀设计法从氮酮、丙二醇、油酸中选择蟾酥贴剂的最佳吸收促进剂及其最佳配比。结果 氮酮、丙二醇、油酸的质量分数配比为6%∶10%∶0%时,蟾酥贴片中的蟾酥有最大的透皮速率常数。结论 氮酮丙二醇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促进蟾酥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透皮吸收。

【关键词】  蟾酥;均匀设计;氮酮;丙二醇;油酸
  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skin penetration enhancers of arenobufagin patch.Methods Uniform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3 factors in the patch, namely azone, propylene glycol and oleic acid.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reached a maximum when the ratio of azone, propylene glycol and oleic acid was 6%∶10%∶0%.

  Key words:Arenobufagin; uniform design;  azone; propylene glycol; oleic acid

  蟾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临床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等。由于毒性较大,常外用于治疗肿瘤、肩周炎等,因而有必要进行其透皮给药基础研究。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简称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dermal thrapeutic systerms 简称TTS)是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这类制剂在欧美国家习称为贴剂(patch),在国内多定名为贴片。由于皮肤是限制药物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屏障,在经皮给药系统研究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是关键。本文以Franz扩散池为实验工具,用均匀设计法筛选了蟾酥贴剂的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旨在为蟾酥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1  实验材料
      
  蟾酥(购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中药房,经南方医科大学陈兴兴教授鉴定符合药典标准);脂蟾毒内酯对照品(药品与生物制品检定所)。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硅橡胶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药用,广州市化学研究所),PVA1788(药用,广州南方化玻公司)。
        
  贝克曼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贝克曼公司);渗透扩散装置(中国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提供);SHZ?82型电热恒温水浴箱(江苏太仓医疗器械厂);多功能磁力搅拌器(安徽省天长恒运电器厂)。
      
  雄性健康2周龄Balb/c裸鼠,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皮肤渗透液中蟾毒内酯分析方法的建立

  2.1.1  标准曲线的制备[1] 
  
  精密称取脂蟾毒内酯,加少量无水乙醇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06 mg/mL蟾毒内酯标准溶液。取上述蟾毒内酯标准液0.4、0.8、1.2、1.6、2.0 mL各2份,一份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乙醇?生理盐水溶液(体积比50∶50)至刻度,另一份精密加入质量分数4%氢氧化钠水溶液2 mL,用乙醇稀释成刻度,摇匀,室温放置40 min后于360 nm处测定水解前后的吸光度,吸光度差值ΔA,以ΔA对蟾毒内酯浓度进行回归。

  2.1.2  干扰试验 

  按“2.2.3”项的透皮试验方法,取12 h时间点的透皮接收液适量,在200~39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研究透皮接收液中的其他成分是否会干扰蟾毒内酯的含量测定。

  2.2  透皮吸收试验

  2.2.1  皮肤的处理 

  裸鼠(18~20 g)处死后直接取腹部皮肤,仔细剥离皮下脂肪层,置于生理盐水中于-40 ℃冷冻保存,实验前解冻,于1周内进行实验。

  2.2.2  透皮吸收扩散装置[2] 

  透皮吸收扩散装置由上下两只筒状玻璃管对合而成,夹于玻璃管间的皮肤将其分成上下两室。上室为扩散室,下室为接受室,在接受室的底部连有一个取样管,供取样、补充接收液和排除气泡用,扩散室和接受室直径1.6 cm,渗透面积为2.01 cm2,实验中以潜水式多功能电磁搅拌器维持接受室动态环境,实验维持32 ℃经皮渗透条件。

  2.2.3  透皮吸收试验方法 

  将所制备蟾酥贴片贴于预处理动物皮肤,注意结合紧密勿有气泡,然后固定在渗透扩散装置的扩散室与接受室之间,贴片的背衬层面向扩散室。在接受室中注入接收液17.0 mL,液面恰与皮肤内层接触,开动电磁搅拌器和恒温水浴,保持恒速搅拌(约200 r/min)和恒温,在设定时间取样5.0 mL置具塞试管中,每次取样后均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接收液并排除接受室中的气泡,样液经微孔滤膜过滤后,于360 nm处测定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求出相应的药物浓度,按下式计算累积渗透量(Q):
   
  Q=Cn×17+∑n-1i=1Ci×5Aug

    式中,Cn:第n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浓度(μg/mL),Ci:第i个取样点测得的药物浓度(μg/mL),A:渗透面积(cm2)。以累积渗透量Q对时间t1/2进行线性回归所得方程即为Higuchi方程,所得斜率(K)即为透皮速率常数(J,μg·h·cm-2)。

  2.3  蟾酥贴片的制备
       
  精密称取处方量蟾酥及处方量的PVA、促渗剂,置适量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使溶解,铺膜、烘干,脱膜,用流延工艺涂布压敏胶后,与背衬层和保护层复合即得成品。

  2.4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
       
  采用均匀设计[3],以丙二醇(X2)、油酸钠(X3)、氮酮(X1)3种促进剂的5种不同质量分数进行试验,每次试验的透皮速率常数,水平安排见表1。每次试验的Higuchi方程和透皮速率常数见表2。表1  因素和水平(略)表2  Higuchi方程及透皮吸收速率常数(略)
   
  用计算机将表中各因素的各水平对透皮速度率常数(J)进行回归,得多元回归方程为

    Y=186.30+2.68X1+4.91X2-3.02X3
    
  R=0.9943,F=29.46,S=4.40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优化条件为:

    X1=6%,X2=10%,X3=0%

    按优化条件,计算Y值,得Y=198.64。

    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按优化条件制备3批PVA膜,按前法测定速率常数J,得平均速率常数为189.60 μg·h·cm-2。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3  讨 论

  3.1  目前研究认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复合应用较单一应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效果更佳。氮酮是第一个专门作为皮肤渗透促进剂而研制开发的化合物,用量少,对皮肤的毒性、刺激性都很低,是目前公认的一种优良的渗透促进剂,常与极性溶剂丙二醇(PG)并用,产生协同作用。油酸的促渗机制是渗入角质层细胞间脂质中,影响脂质双分子层排列的密实性和流动性。丙二醇在透皮制剂中经常用作溶媒或载体,对药物和其他促渗剂起到溶解和均匀混合作用。丙二醇单独作为促渗剂时可能渗入角质层并在其中形成积蓄,由此增加药物在角质层中的溶解性和分配性质。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氮酮-丙二醇的质量比为6∶10时,蟾酥贴片中蟾毒内酯类成分的渗透速率常数有最大值,提示丙二醇可能促进药物渗入角质层从而促进氮酮的渗透作用。

  3.2  均匀设计是近年来解决多因素多水平问题较好的方法,是对正交设计的简化和,其实验点在考察范围内“均匀分散”,有效减少实验次数,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同时又能获得对实验对象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均匀设计法筛选了蟾酥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案较正交设计简单。本文结果为蟾酥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初步理论基础。
   

【】
    [1]杨锡,罗兴平.本底校正分光光度法测定蟾酥及其制剂中蟾毒内酯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4,14(4):19-20.

  [2]刘强,周莉玲,李锐.球面对称设计法筛选青藤碱贴片中的透皮吸收促进剂[J].中药杂志,1999,24(8): 467-468.

  [3]王鹏,王玉珠,沈建民.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41(4):297-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