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王的组织显微鉴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1

                作者:郭敏,李景云,陆海琳,韦松基

【关键词】  竹节王; 显微特征; 理化鉴别

  竹节王Clinacanthus nutans (Burm.f.) Lindau为爵床科植物,又名柔刺草、拔弹藤等,全草具有清热除湿、散淤拔弹的功效,主治黄疸、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刀伤、弹片入肉等[1]。目前已见竹节王的药材性状鉴别及其化学成分的相关报道[2,3]。其余生药学方面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竹节王进行相关生药学的研究,为其生药鉴定提供依据。

  1  材料

    实验材料采自本校药用植物园,经韦松基副教授鉴定为竹节王Clinacanthus nutans (Burm.f.) Lindau。

  2  方法与结果

  2.1  显微特征

  2.1.1  竹节王根木栓层为3~4列扁平的细胞;皮层厚,其中有较多近圆形的分泌腔,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钟乳体;韧皮部亦有钟乳体;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宽,射线明显;中央具类圆形髓薄壁细胞,占比例较小。见图1。

  2.1.2  竹节王茎表皮由类方形细胞组成,表皮以内可见钟乳体;皮层由扁平或类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其中外侧皮层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呈明显的凹凸分布,两个凸出之间是厚角组织,内侧几层皮层薄壁细胞不含叶绿体,而含较多钟乳体;韧皮部较窄,韧皮部与皮层连接处仍可见钟乳体;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单个散在,射线明显;髓部宽广,由类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较大。见图2。

  2.1.3  竹节王叶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单列;下表皮细胞类圆形,上下表皮以内均可见钟乳体,外可见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一列,呈柱形排列,横穿主脉;海绵组织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3个,中间一个较大,两侧的较小,主脉上下表皮下均有明显厚角组织。见图3。

  2.1.4  竹节王粉末黄绿色;木栓细胞多呈类方形;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或螺纹导管,直径约为45~70 μm;钟乳体较多,直径约40~60 μm;非腺毛为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直径约20~30 μm;纤维呈长梭形,胞腔较大,直径约20~40  μm;气孔为直轴式,其中一个副卫细胞明显大于另一个。见图4。

  2.2  理化鉴别

    取谷沙藤粉末5 g;加乙醇50 ml,加热回流30 min,滤过。得乙醇提取液备用。

    取滤液2 ml,加入镁粉少许,再加入2~3滴浓盐酸,水浴加热,显红色。检查黄酮。

    取滤液2 ml,蒸发至干,加醋酐1 ml使溶,倾入小试管,沿壁加入浓硫酸1 ml,显棕红色环(检查皂苷)。

  3  小结

    通过对竹节王的生药学研究,其鉴别特征可如下,根的皮层厚,其中有较多近圆形的分泌腔,薄壁细胞中可见大量钟乳体;茎的外侧皮层薄壁细胞含叶绿体,呈明显的凹凸分布,两个凸出之间是厚角组织,内侧几层皮层薄壁细胞不含叶绿体,而含较多钟乳体,韧皮部较窄,韧皮部与皮层连接处仍可见钟乳体,髓部宽广;叶的上下表皮内均可见钟乳体,外可见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横穿主脉,主脉维管束3个,主脉上下表皮下均有明显厚角组织;粉末可见较多钟乳体,纤维呈长梭形,胞腔较大,气孔为直轴式,其中一个副卫细胞明显大于另一个。理化鉴别结果证明竹节王具黄酮类和皂苷类的化学特性。以上生药学研究可为竹节王的生药鉴别提供依据。

【】
    [1]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卫生局. 广西本草选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109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7)[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9:456.

  [3]徐 诺. 柔刺草中的C-糖基黄酮[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