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江君,徐新建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CT诊断;肠梗阻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肠梗阻,X线腹部平片和CT资料齐全的病例,把CT所见与手术病例结果对照。结果  25例中CT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其中20例经手术,CT诊断部位明确为19例,病因明确为18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95%和90%。另5例中,3例肠梗阻原因不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临床出院诊断为肠粘连, 2例临床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CT诊断;肠梗阻
       
  肠梗阻是一种由肿瘤、炎症、内疝、肠套、肠粘连、粪块堵塞等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需要了解有无梗阻及梗阻的病因与部位和严重程度,以便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CT检查25例肠梗阻病例,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照,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78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3例有腹部手术史。
  1.2  检查方法  CT用GE公司sesytec-1800i,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腹腔与盆腔,层厚及层距10mm/10mm,重点部位5mm/5mm或2mm/2mm层厚及层距薄层扫描,15例平扫后行增强检查(快速团注法),因为肠梗阻患者的肠管内大量液体和气体,本组有6例服1%~1.5%的泛影葡胺溶液100~600ml。
  1.3  诊断方法[1]  肠梗阻判断:小肠肠管扩张内径>2.5cm,结肠内径>6cm,见到近则肠管与塌陷肠管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间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
     
  2  结果
  本组25例,腹部立卧位平片确诊肠梗阻18例;可疑小的肠液气平面7例,平片未能明确诊断肠梗阻,CT表现为扩张肠内的液体影,部分有小液气平面。25例CT均确诊为肠梗阻。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0例,较高位小肠梗阻4例,不同部位结肠梗阻9例,大小肠均扩张2例。在梗阻原因上CT诊断为肠道肿瘤5例,术后肠粘连3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柿石2例(其中1例合并胃柿石),闭孔疝2例,股疝3例,肠梗阻原因不明确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临床结合病史症状诊断为肠粘连(即有腹部手术史),临床结合病史症状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治疗后痊愈2例。20例在1~20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部位明确的为19例,符合率95%,病因明确的为18例,符合率90%。
  3  讨论
  本组25例腹部平片只有18例能明确诊断肠梗阻,约占72%,与报道基本相符[2]。对梗阻部位大部分未能作提示,因为腹部平片的信息非常有限,CT检查所示横断面可避免体内各种组织的相互重叠,准确显示扩张肠管真正内径及腔内积液情况,特别是可以发现梗阻的原因及肠管的血供情况。CT确认梗阻两端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与手术结果相符,“移行带”的特点为其近端肠管扩张最大,以充满液体和气体为主,“移行带”远侧萎陷,无气体、液体,呈高密度条索状或团块状。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多种多样,CT根据“移行带”的形态学改变可分析梗阻原因:本组20例经手术确证病因诊断的有18例。(1)肠肿瘤:CT报告5例,均手术证实。CT表现为梗阻部位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结合增强检查,诊断率较高。笔者体会是当疑为肠壁增厚或肿块时应作薄层扫描,肠肿瘤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并注意周围淋巴结增大及数量等情况及有否肝脏病变。(2)肠粘连:多见于小肠梗阻。 CT报告5例,经随访3例临床保守后痊愈结合病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CT表现为梗阻部位“移行带”渐行性狭窄,肠壁光滑,偶见到粘连带,而见不到其他明确病变者。与肖芝豹等[3]报告的相仿,同时要注意有无伴随的并发症如肠扭转或肠绞窄。(3)肠绞窄、肠扭转:本组2例均出现中腹近肠系膜根部区“漩涡征”(whirl sign)[4],其中1例肠壁增厚,肠壁间少量积气,肠壁强化不均、延迟强化,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伴肠系膜扭转,肠壁缺血坏死。(4)粪石、柿石:粪石2例在左半结肠,表现为“移行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不强化;柿石2例,其中1例在回肠,另1例在空肠并有胃内柿石,肠内柿石表现为“移行带”内壁呈高密度内呈低密度的类圆形块影,直径分别约4cm、3cm,壁厚薄不一,调节窗宽窗位后内可见大量纤细条状影,手术及标本病理可见其内为柿核、柿皮和植物纤维等结构,胃内柿石1枚漂浮于胃液中,形态密度与肠内相同。(5)腹外疝:本组发现2例闭孔疝,临床可能与闭孔疝少见[5]及临床不易诊断有关[6],但CT可直观的发现闭孔疝的存在,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早手术解除嵌顿,股疝3例,其中1例合并肠缺血坏死肠穿孔,腹腔见大量液性密度影,疝环区脂肪层模糊,结构欠清,腹腔内见游离气体影。(6)肠套叠:3例,均为回盲型,CT能清楚的显示,表现为腹腔内分层状软组织肿块呈“同心圆”状或“袖套”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临床和X线疑为肠梗阻时,应及时进行CT检查,大部分能显示梗阻的部位及原因,并了解肠壁血供情况和各种并发症,对临床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文献】
  1  柳学国,熊大芾,占军,等.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1,16:178-181.
  2  Akera Furukawa,Michio Yamasaki,Kenji Furuichi,et al.Helic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Radiographies,2001,21:341-355.
  3  肖芝豹,郭小蓝, 刘源,等.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基层医药,2005,10:1399-1401.
  4  黄进,赵廷常,李文华,等.急腹症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103.
  5  Watson LF.hernia:Anatomy etiology symptom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prognosis and treatment.3rded.St.Louis,MO:Mosby,1978,457-475.
  6  曾玉剑,杨家印,林琦远.闭孔疝诊治的探讨.四川医学,2005, 7(26):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