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临床科室医疗管理指数的管理策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光华 时间:2010-07-12
【摘要】  医疗质量是的生命线,医疗指数是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医疗指数的缺陷影响着医院的。本文就医院临床科室在医院环境下对影响医疗指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管理策略,提出“以人为本”,“动态监测” ,“双向质控”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质量管理;医疗数据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疗指数达标与否从某一侧面也体现着医疗质量的高低。目前网络环境下临床科室医疗指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操作人员及操作环节增多,人员素质差异,如工作经验不足及责任心不强等情况,有时出现概念模糊、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明显影响临床科室医疗指数的准确性。2002~2004年以来针对影响因素我院临床科室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的因素进行分析,把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质量达标与医院“以人为本”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临床科室成功地化解了各种医疗数据缺陷,提高了医疗绩效,确保医疗安全。下面结合我院2002~2004年度医疗质量数据情况谈谈影响医院科室医疗数据达标的相关因素及管理策略。

    1  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1.1  住院抢救成功率83.02%未达标(达标值 ≥ 84%)  病案首页上抢救次数和抢救成功次数的错误填报和漏报是造成该项指标经常大幅波动的直接因素。错报:将癌症或慢性衰竭性疾病临终前抢救纳入统计的有33例,死亡共143例,占死亡例数的23.08%,疾病分布为:晚期癌症病人、慢性呼吸性疾病晚期、糖尿病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漏报:应该列入抢救而又未填写抢救者称漏报。漏报的情况受医师病历记录的影响,分析起来比较复杂,我们通过病案中0次抢救的32份病历情况分析,已实施抢救,且抢救成功,而在病历首页中填‘0’次抢救者有7例;它占死亡病案的4.9%,占0抢救病案的21.88%;疾病分布为:晚期癌症、脑血管意外、肺心病、冠心病、癫痫大发作、创伤后全身衰竭、晚期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等。

  错报、漏报的原因主要是对抢救的填报要求不明确,按《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规定“癌症或慢性衰竭性疾病临终前抢救不按抢救”;对抢救病情平稳24h以上出现危急情况,再次进行抢救者,应按第2次抢救计算,多次抢救死亡者,最后一次按失败计算。错报、漏报的主要发生于科室新毕业人员和进修人员,需严格带教工作。

    1.2  治愈率71.75%未达标(达标值≥  75 %)  (1)结果判断标准混乱,如:病人以尿路感染入院,尿常规查有红细胞、蛋白质、白细胞。住院16天后,2次查尿常规正常。病案首页上第一诊断治疗结果本应“治愈”却填写为“好转”。或骨折病人仅住院几天就填“治愈”等。(2) 疾病诊断填报顺序混乱,主次颠倒,如:本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兼治心血管疾病者,却把心血管疾病列为第一诊断。而在统计上是以第一诊断为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从而影响了治愈率。要原因是医师对疾病的临床治愈标准把握不严格,在病案首页上把治疗结果该“治愈”的填写为“好转”。各科医师应严格按照本次住院疾病的主次来填报诊断顺序,经治医师应根据医疗行政部门颁发的《疾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来检查判定,认真填报治疗结果,以缩小统计误差。

    1.3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27%未达标 (达标值≤0.2 %)  医师对手术并发症的确定标准把握不严格,在病案首页填写时将开放性伤口、组织缺损伤口未Ⅰ期愈合者,亦误为“伤口感染”或“手术并发症”录入。主要发生于医院科室进修人员和实习同学。

    1.4  入院三日确诊率94.11%未达标(达标值 ≥ 95%)  临床医师在病案首页上把出院诊断的“确诊日期”误填写为“出院日期”;有的入院时可确诊的而未及时填写;三日确诊率是反映诊断质量的一个侧面,在填写时随意性大,概念模糊,必将影响医师的诊断质量。

    2  对策

    2.1  用“以人为本,不是以物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对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管理  科主任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明确管理宗旨,正确导向;提高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管理是以纠正质量数据缺陷为核心的医疗化管理体系,其特点是“群体性”、“多环节”管理模式,针对质量数据缺陷,将科室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分散式的管理向“以人为本”的环节管理和人性管理转变。具体方法:安人、治心、人道。“安人”:把满足医护人员物质、文化、精神和事业需要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使每位医务人员保持舒畅的心情,和谐的情绪全身心地投身本职工作,从而塑造爱岗敬业和以院为家的主人翁意识。“治心”:传统管理往往是重视物化管理,而轻视人性管理,忽视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和心理障碍。可见在当今文化管理的时代,治心比治人更重要,治心才是医院管理与不竭的动力源泉,治心是医院管理活动的核心,治心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成一种心心相通,一触即动,一点就灵的感觉,真正做到不诌不渎,上下同欲。有人心这双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组织、指挥、控制各项活动,让人做到即要照章办事,又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人道: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治人之道在于重视人际关系和整体观念的培育,让医务人员能够按照医院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增强自我管理意识,而不是科主任时时盯着,强迫大家去执行。增强医师的质量意识和提高参与质量达标活动的积极性,科室建立“责、权、利”并举措施,把医疗数据达标管理作为对医师的绩效考核的量化评定,针对质量缺陷,采取每月、季、年进行全科医疗质量分析讲座,从中找出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管理的薄弱环节,形成科主任、住院总、临床医师层层质控、层层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医疗质量的自我质控。良好的举措,沟通到位,由此形成相互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真正扭转了医疗质量数据不达标现象。

    2.2  动态监测,及时防范  其一,医疗质量是各种要素纵横交织产生的整体效应,是一项多元的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制约医疗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医疗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积累的过程,必须经常分析影响、制约医疗质量数据的因素及其变化,在不断“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过程中,管理者与医务工作者及时进行有效沟通,是实现达到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上下内部的有效沟通决定着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有效性。  其二,重要的是改变医师填写病案首页时流于形式的现象,对病案认真分析,每月有评价和改进措施,对新毕业人员及进修人员认真带教,严格把关。

    2.3  对重要环节采取双向质控,组织案例学习,狠抓落实  针对医疗质量数据缺陷特点,一是控制重要环节,二是加强各岗位沟通与及时修改。医院大部分的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来源于病案首页,它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依据,是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决策的关键,所以病案首页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医院统计室及时向科主任提供医疗质量数据,以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掌握信息后,科室领导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新的病历书写规范、统一医疗文书的格式、内容、临床病历,由此搭建了全科上下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一个平台,认真填写病案首页,重视每一份病案所产生的医疗数据。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由此举一反三,警钟长鸣。

  总之,影响医疗质量数据达标的因素是“群体性”、“多环节”的,任何一个医疗病案质量所产生的数据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质量的高低,因此病案质量数据的准确与否是医疗质量的根本,对个人讲要认真,严要求,从自已做起,人人为医疗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对群体讲严格管理,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医疗质量数据达标与医疗质量管理的互动模式,就是加强科主任对原始医疗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实行各级负责制,勤管理、勤沟通、勤修改,严格把好医疗质量的源头关,只要多环节中每个环节都能保质保量,才能符合医院长期发展的需要,医院才具有长期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