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赵静波,解亚宁,任忠文,雷明强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of military personnel stationed in high altitude areas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of military personnel stationed in high altitude areas. METHODS:  By randomized group sampling method, 490 military personnel in high altitude area were assessed with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Life Event Scale and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RESULTS:  Positive coping styles were influenced by EPQE and perceived stress from work and environment,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s were influenced by EPQN and perceived stress from interrelationship and adaptive events. The results from pathwa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erceived stress could affect coping style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nd its indirect affection through personality traits was more obvious. CONCLUSION:  Coping style is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s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personality and the latter has greater indirect effect on the coping styles.

  【Keywords】 perceived stress; personality traits; coping styles; military personnel; crosssectional studies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人格的内外向维度和来自工作环境的主观应激对高原军人的积极应对方式影响较大,人格的神经质维度、来自适应和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较大;路径分析表明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但通过人格特征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结论: 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和人格特征对其应对方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的间接影响更大.
 
  【关键词】 主观应激;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军事人员;横断面研究

  0引言
  
  应对方式可以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1],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 个体的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对应激情境的主观评价会对其情绪的稳定以及应对方式产生较大影响[3].   面对应激事件时,个体对事件性质和强度的评价被称为主观应激. 主观应激是个体应对过程的起点,存在着个体差异[1].   应激的认知现象学相互作用模型认为,思维或认知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最后的应对方式和反应结果[1].   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部队特殊的作业特点等均会对驻守的军人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引起应激反应. 那么,高原的军人的主观应激、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各因素之间怎样相互作用?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认识高原军人的应对方式相关因素和变化,通过改变他们的应对方式,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维护心身健康.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将驻西藏某两个部队以连为单位依次编号,然后随机抽取其中8个连的在编官兵共490人作为被试对象. 于2004年7~8月间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后共获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为98.98%. 平均年龄(21.3±3.0)岁,均为男性;平均入伍时间(2.62±2.77) a;平均驻藏时间(2.63±3.11) a;独生子女117人,非独生子女368人;汉族442人,少数民族43人;未婚441人,已婚39人,离婚及丧偶5人;初中231人,高中或中专223人,大学28人,小学3人;义务兵337人,士官118人,干部30人.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包括: ①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4],共20个条目,采用0~3的4级评分,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统计每个因子所属条目的平均分. ② 生活事件量表[4],结合高原军人的特点编制而成. 包括26个条目,这些条目涉及的生活事件因素主要有是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突发事件、工作环境和前途问题. 每个条目评价从没有影响到严重影响,采用0~4的5级评分. 此调查表采用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因素分析检验信度和效度. 根据已有研究结论[4]和高原军人的具体特点,经因素分析结果提取5个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因子、突发事件因子、工作环境因子、前途因子),与量表编制的构想是一致的. 解释的方差为53.08%,KMO统计量为0.90,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 信度检验得到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9,各因子的α系数范围在0.68~0.79之间. 结果计各因子分和总均分.  ③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5],选用内外向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及相应因子分.  调查的质量控制: 在实施调查之前,有经验丰富的心专家做现场动员以增加高原军人的合作程度,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 然后由被调查者按调查表中的内容逐条如实回答.
统计学处理: 数据全部输入电脑,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

  2结果

  2.1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高原军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两因子的得分为因变量,以高原军人主观应激的五个因子和人格特征的两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进出回归方程变量的检验水准分别为0.05和0.1,进入以积极应对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人格的内外向维度和工作环境因子;进入以消极应对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人格的神经质维度、适应因子和人际因子(表1).表1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略)

  2.2高原军人主观应激、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影响的路径分析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路径分析,建立应对方式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图,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来自工作和环境的主观应激可直接作用于积极应对行为,来自人际和适应事件的主观应激可直接作用于消极应对行为. 主观应激通过人格的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在所有路径中,来自适应事件的主观应激通过人格的神经质维度作用于消极应对的作用最强(图1).

  3讨论

  Blanchet等[6]的研究表明:在高原生活的个体生理的不适应行为与其抑郁和负性评价相关,说明潜在的抑郁状态和负性认知评价可引起适应缺陷.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军人的主观应激可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这支持“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对行为之间可起到决定作用”这一理论[1]. 在整个应对过程中,认知评价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 已有的证据表明,个体通过对应激事件的主观认知评价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行为,从而影响个体应对风格的形成,个体对负性事件的不良认知越强越容易出现被动的应对行为[3]. 陈树林等[7]研究应激原、认知评价与抑郁的关系时发现应激在抑郁障碍的发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认知心理因素是抑郁障碍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应激原要通过认知因素起作用,它对抑郁障碍的直接作用很小. 因此,改变对应激的认知评价可以影响应对方式,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NoelJorand等[2-6]对高原居住者的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对状态焦虑反应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主观应激通过人格的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再间接作用于应对方式的作用更强. 因此可以说,高原军人的应对行为,尤其是消极应对行为,主要受人格特质的影响. 高原军人面对各种应激性情境时,情绪越不稳定的个体采取的消极应对行为越多,性格较外向的个体采取的积极应对行为越多. 这充分说明了个性特征对应对方式的重要影响.

  在本研究中,对高原军人造成主观应激的五个因子中,来自工作环境的主观应激对积极应对方式较强,来自适应和人际的主观应激对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较强,而来自突发事件和前途问题的主观应激对高原军人的应对行为没有直接的影响. 来自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既可通过人格的内外向维度间接作用于积极的应对行为,又可通过人格的神经质维度间接作用于消极的应对行为.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集体生活,对高原军人的应激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由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和缺乏成熟的应对风格,高原军人遭遇挫折时,容易采用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来应对与战友和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高原军人而言,如何正确看待与战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应对风格和身心健康.

  【】

  [1] Lazarus RS. 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Psychosom Med, 1993,55:234-247.

  [2] NoelJorand MC,  Joulia F,  Braggard D. Personality factors, stoicism and motivation in subjects under hypoxic stres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01, 72(4): 391.

  [3] 李育辉,张建新. 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心报,2004,36(1):71-77.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24-126, 101-103.

  [5] 龚耀先. 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 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1.

  [6] Blanchet A, NoelJorand MC,  Bonaldi V. Discursive strategies of subjects with high altitude hypoxia:  Extreme environment[J]. Stress Med, 1997,13(3):151.

  [7] 陈树林,郑全全.  应激原认知评价与抑郁障碍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