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元平,李凯,郭飞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膝损伤;骨折;功能康复;术后;CPM

  【摘要】 随着的飞速,交通事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膝关节周围骨折是目前骨折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易发生关节运动受限、功能受损,单纯内固定因为材料的限制有时不能有效固定,单纯外固定因为骨折涉及关节面而导致固定困难,外固定时间长对关节功能恢复不利,并且术后的康复锻炼将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的康复. 目前,虽然临床上报道有很多的康复锻练方法,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康复效果均有不同,我们重点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进行综述,阐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及禁忌症,以有益于临床医师在今后的治疗中掌握.

   【关键词】 膝损伤;骨折;功能康复;术后;CPM

    1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

   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易发生关节运动障碍,其术后锻炼的早晚、锻炼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 关节周围骨折的传统治疗原则是修复病理性组织后固定,待组织愈合后再进行功能锻炼,常常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甚至关节僵硬或强直,不得不行手术松解. 尤其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因膝关节承重大,结构复杂,许多同道进行了很多研究,以前的学者多主张膝关节周围骨折后患肢以制动为主,以利于组织修复,因制动所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在所难免;但若强行被动活动常引起再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2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法的发展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术前就会考虑到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如何恢复的问题,所以高明的医师常常会将手术方式、内固定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法联系在一起并综合考虑各种方法的利弊后才作出决定. 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医生Salter从开胸术胸骨截骨或肋骨骨折后能在胸廓的反复运动中愈合的事实中得到启发,经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骨关节术后持续被动活动的概念[1](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CPM)骨软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理论. 采用下肢CPM活动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牢固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 CPM锻练的优点有:① 持续被动活动增加了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等的修复,并刺激且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抑制了关节损伤及术后患者的疼痛,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且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②CPM使肌肉处于无收缩状态下被动活动,不会产生使复位后骨折端再移位的剪应力,避免内固定的松动或骨折端移位[2]. 鲍磊等[3]通过对3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内固定与外固定架超关节固定治疗,术后行股四头肌锻炼和CPM锻炼,最后认为超关节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手术,术后CPM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林世荣等[4]采用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认为骨牵引可以防止股四头肌及肌腱的挛缩和粘连,可恢复髌上囊的活动度,防止髌骨支持带挛缩. 持续牵引和改变屈膝角度以及被动活动,可以防止股髁、髌股、胫股关节面及后关节囊发生粘连,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较大的恢复. 万春友等[5]对7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并选择性结合应用早期主动股四头肌收缩及踝关节运动、早期CPM运动、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采用Karlstrom和Olerud肢体功能评定标准[6-7]来判定疗效, 他们认为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应选择合适的坚强的内固定[8-10],以外固定架为首选,其次可选择解剖钢板或交锁髓内钉;术后要尽早行功能锻练,主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早期(术后1~3 wk)CPM持续被动活动能防止关节内及关节外粘连[11],专业医师的作业治疗对防止或松解早期膝关节粘连有很好的效果. 潘鸿志等[12]认为对骨质疏松性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应贯彻积极手术、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延期负重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应联合用药补钙,只有做到骨折与骨质疏松的治疗并重,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康复效果. 董纪云等[13]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直的患者行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并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盘柏军等[14]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对预防膝关节僵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际内固定研究会(AO/ASIF)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是一种新型内固定系统. 第一代LISS研制于1995年,先后用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LISS作为“生物力学固定技术”的典型代表及与自锁内固定装置成功的有机结合,能明显改善一些在传统钢板螺钉接骨方式下手术难度较大、预后欠佳或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骨折的治疗效果. LISS的预先解剖塑形钢板,辅以自锁、自攻、成角、单皮质固定的螺钉,提供了更高的稳定度;通过螺钉与钢板锁定提高固定程度而非依赖钢板与骨面摩擦产生固定效果,使得内固定物对骨膜的干扰降至最低,有利于骨膜的灌注,且钢板通过射线可穿透的引导手柄插入肌肉下间隙内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仅内固定强度高,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练,而且因为手术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创伤小、不损伤关节附属结构,因此术后发生关节内外粘连的机会小,明显降低了关节僵直的发生率[15]. 微侵袭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也是在国外新兴的一种微创技术,是以生物学内固定为基础,与LISS有类同之处,也不直接剥离和暴露骨折区,不破坏骨折区软组织血供,降低或减轻了传统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无手术过程中大出血及副损伤的报道,但对C形臂显示功能及骨科医师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16-17],手术时间可缩短60%,可早期活动,避免了并发症,术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Farouk等[18]通过新鲜尸体股动脉注射蓝色硅酮后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固定的骨动脉及滋养动脉均处于危象状态,而生物学固定组未受明显影响,骨膜及骨髓微血管灌注良好,表明生物学固定在维持动脉循环和灌流方面优于传统钢板固定.

   3目前各种方法存在的缺点

   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主要有以下缺点: ①早期伤口未愈合,患者常因惧怕疼痛或意志力不强不进行或者不能坚持有效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练;② CPM锻练可造成被固定骨折端移位、被修复韧带撕裂和伤口愈合不良,使用时会增加骨折处的应力,容易引起内固定松动,临床上关节周围骨折严重不能坚强内固定者、软组织损伤重者或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者等均不宜早期CPM锻练,而且在当前国内多数基层并未配置CPM;③ 髌骨骨折的患者不能施行髌骨牵引;④ 国内中小医院尚缺少专业康复医师;⑤麻醉下持续被动运动松解粘连除了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多次麻醉对老年人有很大的风险;⑥ LISS 和MIPO虽然国外和国内少数人报道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但其价格昂贵,操作技术复杂,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尚很少.

   4展望

   目前临床上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并不少见,仍然需要骨科医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的可能会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功能受限的程度,临床医师应熟悉已有方法的优缺点,掌握各类方法的适应症,术前要根据伤情选择恰当的术式或内固定方法,术后宜选择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还需要探索更多、更好的康复方法和手段.

   【】

   [1] Salter RB,Simmonds DF, Malcolm BW, et al.The biological efect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n the healing of fullthickness defect in articular cartilag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the rabbit[J]. Bone Joint Surg(Am),1980,62(8):1232-1251.

   [2] 苏奇. 持续被动活动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杂志,1997,3(1):51.

   [3] 鲍磊,马华松, 周雪峰. 内外固定结合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J]. 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91-93.

   [4] 林世荣,温东栋. 髌骨牵引预防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伸膝装置僵硬[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4):587.

   [5] 万春友,金鸿宾,夏群,等.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J]. 中国骨肿瘤病,2004,3(10):288-293.

   [6] OBricn PJ.Fracture fixation in patients having multiple injuries[J].Can J Surg,2003,46:124-128.

   [7] Tscherne H,Regel G,Pape HC,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multiple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polytrauma[J].Clin Orthop,1998,347:62-78.

   [8] 管廷进,孙东升.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J]. 中国临床康复,2003,4:592.

   [9] 王安庆,洪毅,张军卫,等.四肢长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康复训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6,9:207-208.

   [10] 潭新玲,曹秀丽.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J]. 康复,2001,12:137-138.

   [11] Pape HC,Krettek C.Management of fractures in the severely injuredinfluence of the principle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 surgery”[J]. Unfallchirurg,2003,106(2):87-96.

   [12] 潘鸿志,胡立敏,李琪. 骨质疏松并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 江西中医药,2004,12:28-29.

   [13] 董纪云,卢世壁,王继芳,等. 小切口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J]. 中华骨科杂志,1997,7:675-677.

   [14] 盘柏军. 麻醉下的持续被动运动预防膝关节僵直[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5,10(4):230-231.

   [15] 王秋根,谭瑞星.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 国外医学骨分册,2004,25(4):252-254.

   [16] David L,HelOt DL,Paul Y.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distal fracturesof the the tibia[J]. Injury,1997,28:22-48.

   [17] Perren SM. The technology of mininally invasive pereutaneous osteosynthesis (MIPO)[J].Injury,2002,33:VI-Ⅶ.

   [18] Farouk O,Krenek C,Guy P.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eteosynthesis and vascularity: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cadaver injection study[J].Injury, 1997,2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