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心理效应与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兰民 杨春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药物;药理作用;心理效应;临床应用

  【关键词】 药物;药理作用;心理效应;临床应用

  药认为,药物的效应并非完全是药物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药理效应、非特异性药物效应、非特异性医疗效应和疾病的恢复等多个因素[1]。其中,心理效应是导致药物治疗发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加速疾病的康复,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概述

  1.1 概念  药物的心理效应是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心理体验,其中包含治疗时外界暗示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医生的威信,患者对药物的认同感,接受药物治疗的评价及药物的广告效应等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它是影响药物治疗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2]。  

  众所周知,同样的药物由专家、名医开出则效果会更好,这就是药物心理效应最简单而明显的例子。药物的药理作用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基础,而药物的心理效应则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心因性疾病、神经症和心身疾病中更为显著。

  1.2 作用机制  为什么不良心态会降低药效,而积极的服药心理能提高药效呢?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不良心态会影响下丘-脑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体内致病因子增强,效应自然就降低了。积极的服药心理,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免疫器官分泌的抗体、补体增多,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在此基础上药物能发挥最佳疗效。

  2 药物心理效应的影响因素

  2.1 药物的信誉  药物的良好信誉能树立人对药物治疗的坚定信念。虔诚的信念和愉快的心情能影响人体的心理机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分泌,而适量的肾上腺素能耐受200倍~400倍致死量的细菌毒素。

  2.2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  目前世界各国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尚无特效药物。但医务人员绝不可对患者说“此病为绝症,无药可治”。而对症适时选用安慰剂,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至少可解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在心灵上得到安慰和鼓励,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暗示疗法与安慰剂作用  暗示疗法与安慰剂的应用是药物心理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慰剂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进而起到积极的作用。药物的心理效应不但具有心理上的安慰作用,还有改变器官功能和缓解躯体症状等多方面的作用。

  3 药物心的临床应用

  3.1 生理止痛作用。有资料表明,服用安慰剂后,在消除疼痛、咳嗽、眩晕、情绪不安,甚至伤风感冒等方面有效率高达35%,用其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可达37%,消除骨关节痛的有效率达69%[3]。心绞痛、癌症患者疼痛时使用安慰剂止痛,止痛时间≥4 h达70%,30%~5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安慰剂可通过心理暗示作用刺激大脑产生内源性脑啡呔,其结构类似于天然吗啡,作用于疼痛部位,产生止痛而减轻疼痛。因此,药物心理学更适用于神经质、意志薄弱和易受暗示的人群。

  3.2 心身疾病及心因性疾病、神经症和慢性乙型肝炎等患者,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腹胀和隐痛等,这些症状与心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而药物心理效应正是通过心理暗示来调整人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治愈或缓解了原有的症状。调查显示,患有神经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和溃疡的患者中,医生利用药物心理学实施暗示疗法就可以使50%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

  3.3 可以消除不良用药心理。在临床工作中,治疗用药要取得最佳效果,除合理用药外,还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以利于充分发挥患者的心理效应,从而获得药物的最大治疗效果。

  

  [1] 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

  [2] 王文萱,祈淑红.运用药物的心理效应[J].首都医药,2004,19(1):37

  [3] 华清.安慰剂浅析[J].家庭中药,2004,1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