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晨爱民 闫素云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内皮素;,,一氧化氮;,,放射免疫,,

  摘要:  目的:观察多发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检测3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 NO含量变化,并与30例单发性脑梗死、30例健康人血浆ET、 NO含量作对照分析。结果:多发性脑梗死后6h、24h、3d及7d血浆ET、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多发性ET、NO浓度高于单发性(ET:98.85±13.1,83.50±11.2;NO:85.62±11.52,81.50±10.68),两者比较,P<0.05。结论:ET、NO均参与了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ET、NO浓度变化可作为脑梗死临床、判断预后的实验性指标之一。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内皮素;  一氧化氮;  放射免疫    

  脑梗死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到脑梗死病理发病过程。一氧化氮(NO)即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有神经毒性作用,也有神经保护作用[1]。内皮素(ET)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血管内外均可产生强烈而持久的缩血管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2]。临床上26%~4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乃至临床死亡率、致残率增加[3],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本研究通过检测30例多发性、30例单发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NO,ET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此两种物质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2~76岁,平均68.6岁; 8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脑组织发生两处以上梗死灶者即为多发性脑梗死。对照组3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19例,女11例,平均62.5岁,均排除心、肾、肝、脑疾病史。

  12  方法

  标本采集:采集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后6h、24h、3d及7d和对照组成员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 mL,立即按NO、ET检测要求分别注入各标本试管,4℃离心(3000 r.min-1)10 min,分离血浆,-40℃冰箱保存待测。

  血浆ET、NO测定:  ET、NO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硝酸还原法,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测定前,将样本置于室温中复溶,再次4℃离心(3000r.min-1)5 min,取上清液测定,含量ET以ng/L表示,NO以μmol/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间与正常对照组血浆ET、NO浓度的比较见表1。

  表1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浆ET和NO含量的比较(略)  

  注:# 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由表1可见,脑梗死发病后6h、24h、3d及7d患者ET、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以3d 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3  讨论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均由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是一种双重作用的信使分子和毒性分子,对脑梗死作用具有明显双重性,既有毒性又有保护作用[5],毒性作用和保护作用与NO浓度相关。内皮素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大量实验证明内皮素主要作为一种体液性介质参于许多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2]。在脑梗死时,组织细胞中产生大量NO可能加重脑组织的损伤。脑梗死时NO毒性作用表现如下:与一些含铁硫簇蛋白,如线粒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和NADH琥珀酸盐氧化还原酶反应,抑制它们的活性,进而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神经损伤;抑制顺乌头酸酶,进而抑制糖酵解过程;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线粒体呼吸。此外,NO可通过与蛋白质中巯基结合,导致S硝基化作用;通过亚硝基修饰作用抑制肌酸激酶的活性;通过抑制磷酸肌酸和ATP间磷酰基转移,导致ATP生成减少,使神经元受损。此外,NO极不稳定,与氧发生反应生成自由基NO2,亦可形成过氧化亚硝基阴离子(ONOO-),从而造成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

  内皮素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持续最久的血管收缩剂,脑血管对内皮素非常敏感,发生脑血管意外时,不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水平显著增加,而且脑血管对内皮素的反应性亦增强,其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趋势[1]。脑梗死时,内皮素在梗死区局部生成增多,通过内皮素受体激活促进多种细胞信使通路,并促进血栓素A2的释放,使大量的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超载,可导致严重的脑循环障碍,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发病后6h ET和NO浓度即开始升高,3天达高峰。我们认为ET和NO浓度即升高有助于对脑梗死发病珍断和预后的判断。ET和NO浓度升高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脑梗死后因脑组织灌流量下降,缺血刺激星型细胞合成ET 增加; ②脑梗死后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ET 增加,同时,由于脑梗死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大量合成的ET 得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 ③促进花生四烯酸代谢,增加超氧化物的合成,引起自由基损害。ET和NO浓度7天开始下降,ET和NO浓度的下降,可能有助于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据此推测,ET和NO作为一种循环激素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T和NO浓度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依据,故可早期监测血浆NO、ET 水平,及时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1  张志琳,霍红梅,王运良,等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4):8~9

  2  付庆元,高瑞香.脑梗死患者内皮素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分析. 医师杂志,2005,7(1):135

  3  Malinski T ,bailey F ,Zhang ZG, et al . Nitric oxide measured by a porphyrinic microsensor in rat brain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1993 ,13 :355

  4  李文慧,整理.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1

  5  Caner HH , Kwan AL ,Arthur A , et al . Systemic adminstration of an inhibitor of 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 for attenuation of cerebral vasospasm following experiment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J Neurosurg ,1996,85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