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包经与心经比较看比较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李里 阳仁达 海月明 岳增辉

【摘要】  我们试从心包经与心经在经脉循行、病候、腧穴等方面比较分析,寻找两经相互关系及异同点,以指导《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认为经络之间的对比分析是培养学生注重横向比较的能力,归纳能力,使各知识点记忆深刻、运用灵活的较好教学方法。比较法是激发同学们灵感,活跃其思路,培养其科研、临床必备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经络腧穴学 比较法 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门,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针灸专业各层次(七年制硕士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三年制大专专业等)学生的必修课。探求有效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意义重大。

    1  《经络腧穴》的特点

    经络腧穴知识点琐碎、繁多、孤立难记;经络腧穴的纵横关系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理论抽象,与前面所讲的内容难以衔接,是教学中的难点。常规的教学方法中《经络腧穴学》中的内容,主要是按照经脉流注交接顺序逐经讲解,腧穴则依据经脉循行走向按其排列依次讲授,学生学完后大多只有纵向认识,对经脉与经脉之间、腧穴与腧穴之间的横向联系缺乏系统了解,知点不知面[1]。学生学习时常感觉到单调、枯燥,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探求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注重横向比较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使各知识点记忆深刻、运用灵活,是《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2  比较法是教学中常用方法

    比较法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常用方法,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启发人们思维,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比较法亦是一种认识论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对两个以上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各对象属性的异同、地位的主次或功能的优劣,以达到认识对象的目的[2]。在医学学科中,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比较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实践中应用比较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分别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把繁杂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经过比较,归纳整理,找出,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是本文所关心的内容。

    3  从心包经与心经比较探讨《经络腧穴学》教学

    3.1  “心包络”、“心包”与“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事物在比较之前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有利于事物在同一关系、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授课时首先复习脏象学中有关“心”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然后通过“心包”、“心包络”与“心”关系的阐述讲明“心包”、“心包络”的概念,这样可使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得到认识。讲授过程中既要注重课本上较为权威的认识,也要尊重经络腧穴中某些问题认识上“百家争鸣”的状况。在规范教材中“心包”注释为“原意指心外之包膜”,并且说明了历代那些文献记载为“心包”,那些文献记载为“心包络”。在有关“心包”与“心包络”的概念及其与“心”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心包络”与“心包”为同一概念,心包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生理功能实为心脏的生理功能,隶属于心的生理体系;在病理上,代君(心)行事、受邪,如《医学正传》曰:“心包络,实乃裹心之包膜也,包于心外,故曰心包络也。”《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也有认为:“心包络”与“心包”是绝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心包络”可能是心脏表面的血管,而“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从病理的角度来看,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的最主要病变,而心包发生病变就相对少得多。因此,手厥阴经在体内联系的是“心包络”而不是“心包”[3]。但我们还是赞同认为“心包络”与“心包”为同一概念。

    3.2  心包经脉系统与心经经脉系统循行分布比较

    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小肠。经络系舌本。经别走咽喉,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结胸中,系于脐。手厥阴心包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三焦。经别入胸中,别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经筋挟胁,散于胸中,结于贲。

    两者均有经脉与心、胸、喉发生联系,但心经是经别“走喉”,经筋“结胸”,心包经是正经“循胸”,经别“入胸”、“循喉咙”。在除了各自联系的脏腑不同外,还有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经“从心系”、“挟咽”、“系目系”,经别“走咽喉,出于面”,这对从经络上理解心与咽、目、面的生理病理联系很重要。比如心其华在面,目五轮学说内眦属心,这些中医理论均可以从心经的循行上加深理解。通过经脉循行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中医基础理论对心、心包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理解两经病候及腧穴主治特点有意义。

    3.3  心包经与心经病候比较

    从病候来看,手少阴心经的主要表现为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表现为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两者都有心痛、掌心发热和本经循行部位病症等。不同点在于心经“上挟咽”、“系目系”,其病候有咽干、口渴、目黄等症;心包经表现有胸闷、心悸、心烦、癫、狂等。综合来看,心经的病候主要表现在心脏本身及心经循行部位的病候,而心包经的病候侧重于神智方面的异常。

    3.4  心包经与心经主治特点比较

    心经心脏病常用极泉、阴郗、神门;神志病常用神门、少冲;舌咽病用通里、阴郗;血证常用阴郗;上肢内侧后缘痛、麻可用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心包经治疗心、胸、胃病常用曲泽、郗门、间使、内关和大陵;治疗神志病常用间使、劳宫、中冲;内关有宣通三焦,醒脑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天池治疗胸胁痛、心肺病为主。

    从主治概要来看,手少阴心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两者共同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至于手厥阴心包经部分腧穴如内关可治胃病,与内关通阴维脉有关,发挥了八脉交会主治奇经病症的作用。此外,心经和心包经在主治神志病方面虽共同主治癫、狂、痫、中风、热病昏迷、失语、眩晕等,但也有不同的主治特点,如心经主治长于痴呆、多梦、中风昏迷、失语或舌强不语等,而手厥阴心包经则长于癫、狂、痫、热病昏迷等[4]。

    4  小结

    寻求经络腧穴学的教学方法渊源久远,宋代王唯一铸造针灸铜就是经络腧穴的实践教学的很好工具,历代也有很多经络腧穴的歌赋均有较好的教学用途,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络腧穴学》教学方法,如立体化教学、病例式教学、FLASH教学、互动式教学等[5~7]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用比较法教学,试从心包经与心经在经脉循行、病候、腧穴等方面比较分析,寻找两经相互关系及异同点。这种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合用,可以达到认识上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认同辨异中认识对象的各个本质,激发他们的灵感,活跃思路,培养研究、临床工作必备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