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文亚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或伴有语言、视觉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1]。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其发病率日渐增高。2005-06—2007-02,笔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益智汤血管性痴呆46例,并与尼莫地平治疗4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均为我院内二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52~79岁,平均(64.2±2.11)岁;平均病程(10.2±2.1)个月。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8岁,平均(52.2±2.91)岁;平均病程(10.7±1.1)个月。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痴呆及其程度判定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APA)《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Ⅳ版(DSM-Ⅳ)的诊断标准[2],且全部患者经脑CT诊断为脑梗死。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HDS)[2]、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确定智力障碍程度[1]。用HDS检查法,询问11项,满分32.5分,>31分为正常,22~30.5分为轻度痴呆,10.5~21.5分为中度痴呆,<10分为重度痴呆;MMSE19项<27分为异常,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0~18分为重度认知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尼莫地平(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983,20 mg/粒)20 m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奥拉西坦胶囊(石家庄第一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33,400 mg/粒),每次800 mg,每日3次口服。同时口服中药益智汤。药物组成:石菖蒲、远志、川芎、人参、炙黄芪、制何首乌、山茱萸、熟地黄、益智仁、郁金、丹参、生山楂各15 g,胆南星20 g,制半夏12 g,水蛭6 g。兼肝阳偏亢者加钩藤(后下)10 g、石决明(先煎)30 g;兼阳虚者加淫羊藿15 g、肉桂6 g;兼阴虚者加女贞子15 g、生地黄15 g;兼肝郁者加柴胡10 g、制香附12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 2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病,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合并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运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1.4  疗效标准[1]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3分;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1~2分;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MMSE评分增加<1分。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前后MMSE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比较(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MMSE积分值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治疗后CT、MRI情况比较  治疗组CT、MRI明显改善12例,占26.0%,表现为梗死面积和梗死灶数目缩小或减少,脑萎缩未加重;恶化6例,占13.0%,表现为梗死灶数目或梗死面积均增加,或脑萎缩加重;无变化28例,占60.9%。对照组改善4例,占10.0%;恶化12例,占30.0%;无变化24例,占60.0%。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3]。主要是大脑皮质和(或)皮质下神经元因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损伤所致[3]。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是65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痴呆[3]。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16%~31.6%,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3]。
   
  痴呆指患者意识清楚为前提的脑慢性功能不全,表现为影响个体的社交行为、职业和等活动的一组综合征[3]。血管性痴呆的特点为:既往有1次脑血管病史,且在最近一次脑血管病史后出现智力减退、智能低下,表现为记忆力、力、定向力、判断力、自制力和理解力减退消失,社会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明显减退;具有人格解体;脑CT可见多发性脑梗死及脑皮质萎缩;不经治疗,痴呆呈渐进性加剧;有脑动脉硬化症等[3]。多数学者认为,VD的发生常与皮质病变,尤其是左侧皮质缺血及丘脑、海马缺血改变密切相关[4]。此外,双侧、多发性脑梗死,重要位置的缺血梗死以及大面积脑损伤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4]。不仅卒中的发生与VD有密切的因果关系,长期慢性脑部缺血、脑代谢的改变亦可导致VD的发生[4]。VD与脑部血管性病灶部位密切相关,与病灶数目成正相关[4]。脑血管病灶多,出现痴呆率随之增加[4]。血管性痴呆属中医学情志病范畴,其发病基础主要是年高肾衰,精髓不足,神明失养,或痰浊蒙闭,瘀血内阻,神明被困,或肝肾阴亏,虚阳浮越,神不守舍所致。治宜补肾填精,涤痰逐瘀,引火归元。益智汤方中人参、炙黄芪补中益气生津,安神;制何首乌、山茱萸、熟地黄、益智仁补肾填精;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远志化痰开窍;丹参、生山楂、川芎、水蛭、郁金活血化瘀。全方攻补兼施,扶正而不恋邪,祛邪不伤正,平衡阴阳,使神明自安。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5];黄芪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5];何首乌有延长动物生存时间,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丹参、川芎、水蛭等有很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5]。全方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从而达到增强大脑功能的作用。西药奥拉西坦能够激活腺苷酸激酶,增加合成[6];作用于门冬氨酸(NMDA)受体,影响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升高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转运,增加有利于对胆碱摄取的亲和力,同时促进脑代谢,提高大脑对氧、葡萄糖的利用,有效改善记忆障碍,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对缺氧的大脑有保护作用,能提高记忆,改善思维,增强学习能力,可明显提高梗死部位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提高其认知能力[6]。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智力状态,控制和减轻痴呆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王新德.老年人痴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0-173.

  [2] 郑瞻培.修改后的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20(1):40-41.

  [3] 王永炎,刘金民.中风病智能障碍的中医康复.北京中医药大学40周年校庆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561-566.

  [4] 刘江萍,龙全铭.脑白质疏松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J].贵州医药,2004,28(7): 596-599.

  [5] 周文泉,李祥国.实用中医老年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6-129,139-142,166-168.

  [6] 王体强,徐楠, 王浴生,等.新型益智药奥拉西坦的药理与临床应用进展[J].四川生理杂志,2002,24(4):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