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藏象理论研究近况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小霞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内经》 脏腑学说 综述

  《素问·六节藏象论》首先提出“藏象”一词,认为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脏腑器官组织;象是指内脏功能活动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反应。因而,藏象是对人体生命的本质与现象诸种联系的高度概括。张景岳在《类经》中云“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此外,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亦是对藏象学说的阐述。笔者现将近年来有关藏象理论的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1  藏象的涵义
   
  中医学对藏象的涵义有多种认识。孙广仁[1]认为,目前比较公认的藏的内涵有二:一指脏器,即为实质器官,可以属于形藏;二指气藏,即不指实质器官,而是指人整体之气运动变化呈不同状态的代名词。象的内涵有三:一指内脏的外见形象;二指内脏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三指内在5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环境相通应的事物与现象,即两者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戴俭宇[2]认为中医学实际上就是以象测藏的医学,是现象 (状态 )医学,藏象学说的思维方式指导着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谷振省等[3]认为从词语属性及文字的演变看,藏象即脏象;从藏象的源流、本义及内涵、外延看,作为人体脏器名称特别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概念术语,当称脏腑而不应称藏象。杨化冰[4]认为中医学以藏象学说为核心来阐释人体,其中象的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始终,并主张从观象、悟象、辨象、治象4个方面浅析中医之象。王颖晓[5]认为藏象之象有3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具有形象之意,即为脏腑的具体形态结构;其次,更泛指一切可见的或可感知的现象与征象,即为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最后,具有古代思维的特点,含有想象、取类比象之意,即将脏腑与自然界四时阴阳五行等相应的事物、现象进行类比,经抽象思维,寻找对应关系。

  2  藏象与解剖的关系
   
  近年来中医对藏象理论的认识侧重与现代解剖学进行比较的报道逐渐增多。《内经》藏象的含义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的含义不同,后者立足于微观的实体解剖与描记,前者侧重于脏腑生理功能的宏观概括。如白云静等[6]认为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不是以解剖形态学为指归的,而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证现象的整体概括,每一脏均涉及多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每一脏所主的功能均不是某一系统所能独立完成的。孙尚拱[7]认为藏象理论的形成主要由3个因素造成,即初步的解剖知识、对临床生理及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古代哲学思想。解剖学认识是中医藏象理论形成的起点,从象把握藏的本质的方法,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

  3  藏象与黑箱理论的联系
      
  中医学强调黑箱理论在藏象理论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并将藏象理论与黑箱理论结合起来共同研究藏象理论。张景岳称藏象是“藏居于内,行见于外”。王米渠等[8]认为,藏指内藏之脏,居于体内,外不可见;藏还有脏器的意义。象是现象、形象,流露于外,是可见的表现,是可预测的征兆。藏象就是通过外在可见形象研究内在不可见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与现代之黑箱理论有相似之处。藏象概念强调它有实体脏器与功能系统双重涵义,倘否定一方,言象无脏器,言脏腑不言象(功能)则均有偏颇。钱丽[9]认为,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尚不能 (或不便 )直接观测,但可以从外部去认识的事物;凡客观事物,当人们还未深入解剖其内部细节,还不清楚其内部详情时,都可以看作是黑箱;黑箱方法是不直接探测其内部结构,而通过考察对象的输入、输出及其动态过程,来研究对象的行为、功能等特性的方法。《内经》中“藏象”一词恰好道明了中医学理论“藏象学说”是不自觉地运用黑箱方法构建的。藏象学说正是把人体作为活的有机整体 ,以整个活的机体作为研究单位 ,在不割裂整体、不干扰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用司外揣内的推导方法,把握整体的运动。如《灵枢·本神》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这也说明了藏象理论是以象测藏的,由外知内的。

  4  藏象与脏腑的比较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藏象和脏腑的涵义是不同的。王东坡[10]认为藏象学不是脏腑学,藏象学中的五脏是以心、脾、肺、肾、肝为代表的五大功能系统,是用以说明和指导临床辨证与用药的一种理论工具,经数千年历代医家的不断和补充,已形成其特有的体系,并有效地指导着辨证和临床。杨洪军等[11]认为,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从本质上讲,藏象是研究人体脏腑经脉、形体诸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模型,它追求的是本质特征的神似,而略于形迹的逼真。将藏象这一思维模型,用于推演人体生命活动很实用,也具有科学性。郭海[12]认为藏象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石,藏象是脏腑功能的推理演化,脏腑与藏象是2个不同的概念,脏腑首先是解剖学上的器官,而藏象的系统功能是在解剖学脏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5  藏象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藏象理论与脏腑的功能特点、气血津液的功能特点以及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正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共同。邢玉瑞等[13]认为,中医藏象学说对脏腑生理功能与特点、气血循环与作用的认识,以及经络系统的构建,都借用了类比思维的方法。类比思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比类、类推、比附。赵宏杰等[14]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指纹图谱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记录气血信息的工具方法。具体做法是,以指纹图谱对血液(中医的气血)取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模型,并认为依据藏象生理信息为藏象病理研究(即证本质研究)和藏象辨证论治研究所建立的平台,结合信息技术,完全能够实现藏象研究和应用的信息化和现代化。闪增郁等[15]认为从藏象学的形成及发展来看,它在认识论、方法论上体现了以下特征,即依据人体内外的完整统一性 ,通过见外而知内的方法,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通过生命过程中流露的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吴弥漫[16]认为,古代医家运用“以表知里,以象知脏”的方法,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外在生理表现和病理征象,以推知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机理,这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生命观——藏象学说。参照现代方法论,这种藏象研究方法正是对信息的充分利用,包含有信息论、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中医关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理论,在认识论上具有整体恒动观的鲜明特色,在方法论上则具有信息论、系统论的显著特征。
   
  小结 

  中医学对藏象理论的研究包括藏象理论与解剖理论的关系、藏象的涵义、与黑箱理论的联系、与脏腑涵义的比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等。由此可见,藏象学说在《内经》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成为《内经》理论的核心,也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藏象学说理论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1] 孙广仁.藏象的概念及其生成之源[J].中医研究,1997,10(5):1-5.

  [2] 戴俭宇.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J].北京中医,2006,25(1):23-25.

  [3] 谷振省,陈延香,张效霞.藏象学探究[J].现代中医药,2005,25(4) :1-3.

  [4] 杨化冰.浅析中医之“象”[J].中医药学报,2005,33(3):1-2.

  [5] 王颖晓.藏象之“象”含义探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4):45-47.

  [6] 白云静,孟宪林.从五行互藏探讨五藏互藏理论[J].国医,2002,17(1):14-16.

  [7] 孙尚拱.用统计方法检验中医藏象(五行)学说[C]// 2003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集(下).北京: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2003:23-30.

  [8] 王米渠,吴斌,严石林,等.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藏象学说的内涵[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314-315.
  
  [9] 钱丽.黑箱方法与中医“藏象学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4-17.

  [10] 王东坡.治病求本必先五胜—论王琦教授对藏象学的研究与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3):4-6.

  [11] 杨洪军,黄璐琦,吕冬梅.论中医“藏象”思维模型及其对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5):15-17.

  [12] 郭海.藏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河南中医,2005,25(10):10-12.

  [13] 邢玉瑞,孙雨来.类比思维与中医藏象学说的建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14-416.

  [14] 赵宏杰,张笑波,戴松铭.应用指纹图谱“以时测象”研究藏象实质的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22.

  [15] 闪增郁,张智,刘洋,等.中医藏象理论的基础研究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起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4-6.

  [16] 吴弥漫.把握藏象研究方法,走出中医藏象研究误区[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3):183-185